; ###首次共振实验
为了测试新理论的实际效果,团队决定在洛阳附近的嵩山祭坛遗址进行一次大规模共振实验。他们精心挑选了三个距离适中的节点,通过自动化设备精确调整彼此之间的位置,试图触发共振效应。
实验当天,整个山谷笼罩在一片紧张而期待的气氛中。随着仪器开始运转,空气中的电磁场逐渐增强,周围的景物仿佛变得模糊起来。突然间,一道耀眼的光芒从三个节点交汇处迸发而出,形成了一个直径约十米的圆形光圈。光圈内部呈现出奇异的漩涡状图案,似乎连接着另一个未知的空间。
林浩然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靠近光圈边缘。他用探测器测量了内部的能量参数,发现其稳定性和强度都远超预期。更令人兴奋的是,当他在“天机盘”上输入一组特定符文后,光圈竟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显现出一幅类似星图的画面。
“成功了!”林若雪激动地喊道,“我们真的找到了通往更高维度世界的入口!”
然而,喜悦之余,林浩然却显得格外谨慎。“这只是第一步,”他说,“我们必须充分考虑潜在的风险,确保每一次行动都在可控范围内。”
###未来的方向
尽管首次共振实验取得了圆满成功,但林浩然和林若雪深知,他们的旅程才刚刚开始。接下来,他们计划继续完善时空网络的构建方案,并探索更多未知的节点区域。同时,他们也将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合作,推动相关领域的全面发展。
站在嵩山之巅,林浩然仰望苍穹,心中充满了无限感慨。“从东汉到今天,无数先辈为我们铺平了道路,”他说,“而现在,轮到我们肩负起这份责任,去探寻宇宙最深处的秘密。”
林若雪握紧手中的“天机盘”,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无论前方有多少困难,我都会坚持走下去,”她说,“因为这是我们家族的使命,也是整个人类的梦想。”
随着朝阳再次升起,属于林氏家族的传奇仍在继续书写。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他们将用自己的努力,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
###解码星河图
洛阳之行后,林若雪带回了大量关于“星河图”的信息。她发现这幅古图不仅记录了天体的运行轨迹,还标注了许多地面特殊地点与天象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些地点似乎都是时空节点的重要枢纽。通过对比现代卫星数据和古代文献中的描述,林若雪推测,东汉时期的学者可能已经掌握了某种形式的共振效应,并将其用于天文观测和地理测绘。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林若雪决定对“星河图”进行数字化重建。她联合徐寿开发了一套全新的软件系统,将壁画上的符号逐一录入数据库,并结合李淳风提供的地球磁场模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显示,“星河图”中的一些关键节点确实位于现代已知的共振区域附近,而且它们之间存在规律性的能量波动模式。
与此同时,沈括带领的地质小组在实地考察中也有了重大突破。他们在河南嵩山地区发现了一处古老的祭坛遗址,其结构设计与“星河图”中的某些图案高度吻合。通过对祭坛岩石成分的检测,团队惊讶地发现,这些石头含有微量的放射性元素,能够增强电磁波传播效果。这意味着,古人或许利用这种材料来放大节点间的共振效应。
###林氏研究院的成立
随着研究逐步深入,林浩然意识到,仅靠个人或小团队的力量无法完全揭开“天机盘”的奥秘。他提议成立“林氏研究院”,作为专门研究时空技术的永久机构。这个决定得到了全体成员的支持,并迅速付诸实施。
研究院选址在洛阳郊外的一片隐秘山谷中,这里远离城市喧嚣,便于开展高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