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婆婆张玉花喝完药,李宝儿就对她说:"
娘,您去拿点麦芽糖吃吃,减少嘴里的苦药味。
"
宝儿的话,张玉花还是听的,这孩子无论做啥事,考虑的都是萧家人,从来没见她考虑过自己。
边想着边走去拿麦芽糖了。
天快要晚了,李宝儿赶忙叫萧谨烨烧火,做晚饭,煮了点稀粥,中午还剩点干饭,晚上给小孩子吃,免得夜里婆婆老要爬来爬去的。
趁这空闲,宝儿把鸡窝里鸡蛋掏了出来,又喂了点鸡食。
晚饭菜也不要做了,就吃中午剩下的菜,免得过夜坏了,不能吃。
浪费就可惜了。
晚饭后,萧谨言接着教李宝儿和弟弟们三字经:“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
宝儿一会就学会了,萧谨腾和萧谨烨还不太熟,趁萧谨言教弟弟们的时候,宝儿就把学过的字在本子上练了练。
等她写好了,萧谨腾和萧谨烨才读上,还不会写,在看李宝儿写的可比上两次好多了,引得两个小弟使劲夸宝儿,"
嫂子好聪明啊,嫂子真棒呀
萧谨言一看宝儿的毛笔字进步神,也不免夸了一句:"
进步好大呀。
"
兄弟三人的一顿猛夸,使宝儿都感觉到不好意思了。
于是赶忙揽活,“相公,你以后先教我呗,我会了再教给他们,这样就不耽误你的学习了。
"
萧谨言思索了一会说道:"
好的,那就有劳娘子了"
两个小弟一听以后由嫂子教他们,可高兴了。
立即搞笑地说:"
李先生好,弟子有礼了。
"
说完还弯腰,作揖,敬礼了,看得宝儿哈哈大笑。
两个小弟是第一次听到:"
哥哥称呼嫂子为‘娘子’的。
相互望了一下,又向哥哥望了望,也不自觉地笑了。
学习了一会,宝儿对两个小弟弟说:"
今天太晚了,明天早上起来再读吧,不要打扰你大哥学习了。
明天还要进山做事呢。”
说完就带他们去厨房洗了洗,送到婆婆地房间了。
又倒了一杯水放在谨言桌上。
"
你怎么知道我想喝水的?
"
教了这么久,口肯定干了。
顺手就给你倒了一杯。
"
说完就提前上床歇着了。
等到萧谨言上床睡觉的时候,宝儿已经睡着了。
不再像刚来的时候,弓着身子,蜷缩成一团。
现在的她放心地伸直了腿,在睡梦中都带着笑意。
萧谨言心想:"
真想知道她梦着啥好事了?"
第二天早上,李宝儿早早地就起来了,她先把中药热好,装在碗里,送到床边;"
娘,把药喝了,您多休息一会。
早饭我来做。
"
然后才开始生火煮早饭,因为今天吃过早饭后要进山采药,挖野菜。
就多烙了几张饼。
摘了个青瓜,加点面酱煮了小菜,南瓜是今年第一次吃,各人都说:"
好吃,好鲜。
"
出门前,宝儿又叮嘱了张玉花一遍:"
娘,中午不要喝药,不要乱吃东西啊。
"
张玉花连连点头:"
娘知道了。
"
早饭后,李宝儿和萧谨腾依然是找药材和挖野菜,萧谨言带了砍柴的刀,也多带了一个铲子便于挖菜。
早晨的山上到处是鸟鸣声,泉水叮咚叮咚的声音,使人心生喜悦。
李宝儿他们沿着水源上山,一路欣赏美景,一路听着泉水声,有时能采着一些野山果,有时也能挖到一些野菜,爬了好久,才来到泉水附近的一个山岭处。
只听见先爬上来的萧谨腾高呼;嫂子,快来看,那是不是紫苏?"
顺着萧谨腾手指的方向一看,在前面不远处,真的有好多的紫苏,因地理位置特殊,加之当时的人没几个认识它,所以只要找到紫苏,基本上都没有被挖过。”
他们俩赶忙又向山上爬了爬,才找到那一片紫苏,两个人认真的挖着,很快就把篮子挖满了。
萧谨言一直在半山腰上打柴,等他打好一捆柴时,早不见李宝儿和谨腾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