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热闹的慧养堂(1 / 2)

自从李宝儿的娘家人搬到永州城后,她不仅帮助父母经营热闹的火锅店,还在闲暇时钻研医术。

她偶然间现了一种能够迅退热的膏药,并经过反复试验,终于研制出了一种疗效显着的药膏,并在永州城的好多医馆都有销售。

一天,城里的一位老妇人带着烧的孙子来到慧养堂,听闻李宝儿的膏药疗效奇佳,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求医。

李宝儿细心地为孩子诊治,并亲自为他贴上了新研制的退热膏药。

不出半日,孩子的高烧便退了,精神也恢复了不少。

老妇人惊喜万分,连声道谢,回家后四处宣扬这一神奇的药膏。

消息不胫而走,永州城的居民纷纷赶到慧养堂求医。

特别是家中有老人和孩子的家庭,一听说有这么神奇的退热膏药,便迫不及待地带着病人前来。

慧养堂的门前每日都排起了长队,有些人甚至一大早就来排队,只为能早点拿到膏药。

医馆内人头攒动,李宝儿忙得不可开交,公公萧成善和婆婆张玉花也帮忙维持秩序,但依旧难以应对蜂拥而至的病人。

“快!

快去请李姑娘出来!”

一位焦急的母亲抱着烧的孩子喊道。

“大家不要急,按顺序排队,我们会尽快为每一位病人诊治。”

萧成善站在门口安抚着人群。

李宝儿不辞辛劳地为每一位病人贴膏药,细心叮嘱注意事项。

她的耐心和精湛的医术赢得了众人的赞誉。

慧养堂内,诊桌前、柜台旁都挤满了前来求医的人,药柜上的膏药一批批地被拿走,不一会儿又补上新的一批。

随着膏药的名声越来越大,不仅永州城,连附近的乡镇居民也慕名而来。

慧养堂的生意日益红火,李宝儿的药膏成了远近闻名的特效药,为慧养堂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父亲李老四和母亲秦桂梅也为女儿感到骄傲,弟弟李军宝则在学堂里听到同学们对李宝儿的称赞,更是引以为荣。

慧养堂不仅成了永州城居民信赖的医馆,也成了李宝儿展示医术天赋的舞台。

慧养堂的伙计王武和赵流对李宝儿的敬佩之情日益深厚。

自从她搬到永州城后,便全身心投入到医术的研究中,哪怕在火锅店和医馆之间来回奔波,她对医学的敬畏和热情始终未减。

两人亲眼见证了李宝儿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仍能抽出时间钻研药方,最终成功研出了效果卓着的退热膏药。

"

你看看李姑娘,多忙多累也不抱怨,还能研制出这么厉害的药膏,真是了不起啊。

"

王武一边整理药材,一边感叹道。

"

是啊,她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待人和善。

每次我看她为病人诊治,都是那么认真仔细,真让人佩服。

"

赵流点头附和。

自从李宝儿的退热膏药问世后,慧养堂的生意蒸蒸日上。

许多热的老人和孩子都慕名前来,医馆每日门庭若市,膏药供不应求。

王武和赵流在店内帮忙,不仅要招呼来往的病人,还要时不时地为李宝儿打下手。

然而,尽管如此,他们内心充满了自豪,因为他们知道,是李宝儿的努力和智慧让慧养堂变得如此繁荣。

"

宝儿姑娘真是咱们慧养堂的福星,她的退热膏药不仅救了那么多病人,也让咱们医馆的名声大振,经济效益自然是不用说了。

"

王武边忙碌边感慨道。

"

没错,李姑娘的医术真是高明,她的敬业精神更是让人敬佩。

无论多忙多累,她总是能全心全意地为病人着想,真是医者仁心啊。

"

赵流由衷地说道。

他们对李宝儿的敬佩与日俱增,心中暗自立下誓言,要向她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医术,为更多的病人解除病痛。

慧养堂在李宝儿的带领下,蒸蒸日上,成为了永州城居民心中的救命之地,也成为了王武和赵流心中敬仰的圣地。

萧谨言站在慧养堂的门口,望着忙碌的李宝儿,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记得初见李宝儿时,她还是个活泼俏皮的黄毛小丫头,如今,她已成长为一个端庄贤淑的女子,不仅美丽动人,还怀揣着精湛的中医绝学。

“宝儿,你真是越来越美了。”

萧谨言在心中默默赞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