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重查旧案(1 / 2)

若是自己不尽力调查此案,得罪了这位新贵,说不定他在皇上面前一句话,便可让自己官职不保。

反之,若能帮萧状元一把,彻查此案,还李家一个公道,不仅能为自己积累声誉,更有可能借助萧谨言的关系,谋得个更好的前程。

想到这里,徐老爷的心里多了一层算计。

他低声嘀咕:“萧状元如今声名显赫,与他交好,肯定是条康庄大道。

要是能因此赢得他的一句好话,甚至皇上面前能提我一言,我徐某人的前途就不止局限于这小小的永州了……”

他放下手中的茶杯,站起身来,缓步在书房中踱步,心中已做出了决定。

此案的背后可能确实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正因为如此,当年证据才会消失得如此迅。

但不论如何,若能查出真相,甚至揭出更大的隐情,这不仅可以赢得萧谨言的感激,也能让自己名声大振。

查实真相,自己不仅能摆脱过去的草率,也能向朝廷表明自己的忠诚与才干。

徐老爷站在书房窗前,目光坚定,轻声道:“好,既然萧状元亲自开口,我徐某人绝不会错过这次机会。

不但要重新查,还要查个水落石出!”

他当即决定,召集下属,彻查当年所有卷宗,重新访查李家老叔一案的细节和相关人物,务必要将案情剥茧抽丝,查个明明白白。

徐老爷心中暗道:“这个忙一定要帮,但更重要的是,我得让萧状元知道,我徐某人有能力,有手腕,足以为朝廷效命。”

想到这儿,他心中一片坦然,暗暗觉得这桩案子不仅是一件陈年旧事,更可能是自己仕途上迈向更高层次的跳板。

徐老爷决定重新调查李家老叔一家遇害的案件后,心中格外慎重。

他清楚,这件旧案时间已久,证据早已散去,查案难度不小,因此决定动用县衙最精锐的办案人手,采取多种手段,从明查到暗访,逐步抽丝剥茧。

一、组建调查小组

先,徐老爷从县衙中挑选出几位办案经验丰富的老捕快与精于推理分析的文吏。

他们分别是:

-张捕头,身经百战,经验老道,擅长从蛛丝马迹中现线索。

-王师爷,曾在京城官府任职多年,擅长文书工作和法律推理,对卷宗和证据的解读极为细致。

-刘捕快,年轻而机警,擅长与百姓打交道,擅长暗中搜集消息和情报。

徐老爷召集这几人至书房,严肃地对他们说道:“李家老叔的案子虽然过去多年,但萧状元亲自提起此事,足以说明其中疑点重重。

你们几位务必要不遗余力,查个水落石出。”

众人齐声应诺,立即着手展开调查。

二、复查现场与走访证人

调查组的第一步是回到案现场。

虽然李家老叔的宅院已荒废多年,但张捕头仔细查看了当年的庭院和屋舍,寻找可能被忽略的线索。

他现,虽然表面上看似是农药中毒,但宅院内的粮仓和药材堆放并不凌乱,若真是误服农药,死者应有挣扎迹象,而现场却显得异常整洁。

这让他意识到,这或许是一起精心策划的谋杀,而非简单的意外。

与此同时,刘捕快开始挨家挨户走访李家老叔当年的邻居,了解事前后的情况。

通过隐晦的提问与攀谈,他得知了一些新线索:案前几天,李家附近曾出现一些形迹可疑的陌生人,夜里时常听到一些不寻常的动静,但当时大家都未多加在意。

结合这些新的目击信息,调查组确认,李家老叔一家遇害,绝非单纯的意外。

三、调阅卷宗与分析证据

王师爷则负责调阅当年的卷宗,仔细分析当时的证据和证言。

他现,当年案后,衙门对死者尸检报告含糊不清,连死因的具体化验都未详细记录,只简单地记载为“中毒”

王师爷立即提出疑问:为何尸检报告如此潦草?这说明当年办案时,或许有人故意草率了事。

他进一步查阅当时李家老叔的背景,现李家老叔并非普通农户,他曾在地方上颇有威望,且与一些当地士绅有过财务纠纷。

这一现让调查组更加确信,李家的遇害很可能与利益冲突有关,而不是单纯的意外。

四、暗访与布控

为了进一步确认幕后黑手,徐老爷命刘捕快深入调查当地与李家有过节的几名士绅,并暗中监视他们的行动。

刘捕快通过与当地百姓接触,得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