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带爷爷奶奶去永州(1 / 2)

他的背脊挺得比往常更加笔直,仿佛要展示出自己的精神抖擞和自信满满。

他的脸上洋溢着无法掩饰的骄傲,每一步都显得格外稳健,不时地与老伙计们点头示意,眼中透露出对他们的亲切和友善。

与萧九斤相比,王杏花则显得有些羞涩和拘谨。

她轻轻地拢了拢那梳得一丝不苟的头,似乎想要用这个小动作来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

被乡亲们夸赞时,她的脸颊不禁泛起了一抹红晕,宛如熟透的苹果一般,让人不禁心生怜爱。

李宝儿小心翼翼地搀扶着爷爷奶奶登上马车,他细心地将二老安置在铺有软垫的座位上,确保他们能够舒适地乘坐。

然后,他轻轻地拍了拍骡子的背部,示意它可以出了。

牛大爷稳稳地坐在车辕上,他手中的鞭子在空中轻轻一挥,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吆喝,骡子像是听懂了指令一般,迈开了稳健的步伐。

车轮开始缓缓转动,出“吱吱呀呀”

的声音,仿佛是在为这一家人的新旅程奏响序曲。

马车缓缓地驶出村口,爷爷奶奶的目光却始终停留在身后。

他们凝视着那座住了一辈子的老屋,那是他们生活的见证,承载着无数的回忆和情感。

熟悉的乡亲和那片土地也渐行渐远,但他们的眼神中并没有太多的哀伤,而是流露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对新旅程的期待。

李宝儿坐在爷爷奶奶中间,一手挽着一个,感受着马车轻微的颠簸。

清晨的风带着凉意和田野的清香吹在脸上,看着身旁两位老人既紧张又兴奋的模样,她心里被一种满满的幸福感充盈着。

牛大爷的吆喝声和清脆的铃铛声回荡在乡间小路上,一辆普通的马车,载着浓浓的亲情和喜悦,朝着永州城的方向,稳稳前行。

马车在永州城“萧李医馆”

医馆门前稳稳停住。

早已接到消息的萧谨烨携着家人,正翘以盼。

车帘一掀,李宝儿先跳下车,转身小心地搀扶爷爷奶奶。

萧九斤和王杏花脚一沾地,抬眼看到这气派的医馆门脸,再看到眼前这一对璧人——萧谨烨身着青衫,挺拔儒雅,李英子穿着水红的裙子,眉眼温柔,落落大方。

老两口一时竟有些局促,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

“爷爷!

奶奶!”

萧谨烨一个箭步上前,紧紧握住二老粗糙的手,声音里是抑制不住的激动和喜悦,“一路辛苦了!

可算把您二老盼来了!”

李英子也立刻上前,盈盈一拜,声音清脆悦耳:“给爷爷、奶奶请安。”

这一声“爷爷、奶奶”

,叫得王杏花眼圈瞬间就红了,萧九斤也用力眨着眼睛,咧开嘴,一个劲儿地说:“好,好孩子,快起来,快起来!”

李宝儿看着这温馨的一幕,脸上漾开幸福的笑容。

她赶忙招呼道:“爷,奶,先进屋歇歇脚,喝口茶。”

说着,她轻轻招手,唤过一旁一个机灵清秀的小丫鬟:“小翠,过来。”

“夫人。”

小翠乖巧地应声上前。

“这两位是我爷爷和奶奶,”

李宝儿郑重地吩咐,“这些日子,你就专门跟在两位老人家身边伺候,饮食起居务必精心,万事多想一步,务必让二老舒心自在,明白吗?”

小翠连忙躬身:“是,夫人,小翠一定尽心竭力服侍好老太爷和老太太。”

安顿好爷爷奶奶在厅堂坐下,喝着热茶,缓过气来后,李宝儿从随身包袱里取出在肖家村写好的药方,递给萧谨烨:“三弟,这是我在村里给爷爷奶奶诊脉后开的调理方子,你看着抓药,就在咱们医馆里煎好,每日按时给二老服用。”

萧谨烨接过方子,仔细看了看,点头赞道:“方子开得极好,君臣佐使,配伍精当,正对爷爷的风寒湿痹和奶奶的脾胃虚弱。

宝儿姐,你的医术越精湛了。”

他转身便吩咐伙计:“按这方子,拣上好的药材,即刻去煎两剂来。”

李宝儿回转身来对牛大爷说:“牛大爷,这一路真是辛苦您了。”

说着,从袖中取出一个早已备好的钱袋,递了过去,笑容温婉,“这是车资,您收好。”

牛大爷接过那沉甸甸的钱袋,入手的分量让他一愣,他连忙打开一看,里面除了讲好的车钱,还多出了一块不小的碎银子。

老汉顿时慌了神,要把银子塞回去:“宝儿姑娘,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