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国宴(1 / 2)

    其二,贵朝册书中称‘承天命’,此语乃是依据汉制。然而,贵朝既已自立门户,为何还要沿袭旧例呢?”

    安国彦的问题一出,众臣皆心中暗叫不好,这分明是有意刁难。然而,面对如此诘难,萧谨言却面不改色,他微微一笑,以帛巾轻轻擦拭着手指,然后不紧不慢地回答道:“商税一律,此乃理所应当之事。新朝下诏,凡远来之客,皆需持有‘路引’为凭。

    入境时,先收取‘保税’一分,待出境时,再根据实际货物进行折抵,多退少补。河西、灵州两地皆以此法施行,若有私派抽头者,只需以路引为据,即可对其进行参处。”

    萧谨言的回答条理清晰,显然是早有准备。他接着说道:“至于‘承天命’一说,天命并非某一家之私器,亦非使用某朝之旧语,便可视作附会。

    礼部已拟定新的仪注,其前言为:‘天命无常,惟德是与。’这八个字,贵使以为是否比‘因袭前制’更为合时宜呢?””

    安国彦听了大夏副使的话,一时间沉默不语,似乎在思考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然而,大夏副使并没有给他太多时间思考,紧接着便话锋一转,开始询问起了关于币制的事情:“听说贵朝将要铸造一种名为‘建明通宝’的钱币,其重量为七铢,比先朝的钱币要轻一些。

    要知道,天下的货币流通,其轻重程度所涉及的影响可不小啊。如果这种钱币太轻,那么商人们就会利用这种轻便的货币来欺骗那些使用较重货币的人,这样一来,商业之道就会不得安宁;但如果这种钱币太重,那么民间百姓可能就会因为没有足够轻便的货币来使用而感到不便。对于这个问题,贵朝有什么好的计策吗?”

    萧谨言·端起酒杯,缓缓说道:“铜料的产地分布并不均匀,关于铜料重量的争论已经持续很久了。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依靠重量来确定货币的可信度,而是要以‘规’来确立信用。

    钱币虽然重量较轻,但其圆形的直径和中间方形的穿孔必须保持一致。如果有奸民私自铸造假币,那么穿孔就会偏离正常的位置,从而落入‘规外’,官府一经查验便能知晓。

    此外,我们还设立了‘三等钱制’:上等的是府库钱,这种钱只能用于军需和国家税收;中等的是行用钱,这种钱可以在州县之间通用;下等的是市井钱,这种钱仅限于在坊市中使用,一旦越界就无法流通。

    这三个等级的区别,我们以‘朱砂封星’作为标识——如果贵国的商队来到京城进行大宗的丝绢买卖,可以换取中等的行用钱,这样就不用担心会遇到良莠不齐的货币了。””

    正当众人言谈正热之时,乐工们更换了乐曲,内侍们则送上了“九酝春”和“龙涎羹”。

    就在这时,倭国副使突然以礼法为话题,对在场众人开起了玩笑:“中原地区一向以‘男女有别’为准则,然而如今却有女宾出席宴会、商议商业律法,这难道不是对礼仪的破坏吗?”他的话音未落,席间便传来一阵轻微的喧哗声。

    面对倭国副使的戏谑,李宝儿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急躁,她微微一笑,轻轻举起酒杯,不紧不慢地回应道:“所谓礼仪,其本质在于确定名分。

    昔日周公制定礼仪时,也有‘内外相和’的含义。今日之宴席,男女宾客一同就座,并非是要夺取君相的权力,而是为了辅助他们将事情考虑得更加周全。

    这就如同这道‘龙涎羹’,需要将各种海鲜和药材放入汤中,相互搭配,才能去腥提味。如果只拘泥于某一方面,就会失去其原本的美味。

    而且我所谈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