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百草堂之夏枯草(4 / 5)

能再长。”

就在三人准备动手采收时,身后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一个穿着粗布短褂、裤脚挽到膝盖的汉子扛着锄头走来,肩上还搭着个草帽,黝黑的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几位是百草堂的吧?我是前村的郑钦文,刚从城里回来探亲,听见这边有动静,就过来看看。”

王宁认出他——郑钦文是风溪村少有的读书人,后来去城里学了农艺,偶尔回村会帮村民改良庄稼。他赶紧站起身:“原来是钦文兄弟,好久不见。我们这是来采夏枯草,村里患者等着用药,库存已经空了。”

“采夏枯草啊,你们选的这地方是不错,但还不是最好的。”郑钦文放下锄头,指着溪沟上游的方向,“往那边走半里地,有片向阳的缓坡,那里的夏枯草长得更壮,而且土层厚,根系发达,药效比这边的还足。我小时候常去那儿放牛,知道那片的夏枯草最地道。”

王雪眼睛一亮:“真的吗?那我们赶紧过去看看!”

郑钦文笑着点头,主动走在前面带路:“我陪你们一起去,顺便给你们说说采收的窍门。这夏枯草采收时间很关键,必须等穗子全变成棕红色,要是早一天采,穗子里的籽没成熟,药效就差一截;晚一天采,穗子容易掉籽,损耗太大。”

几人跟着郑钦文往上游走,晨雾渐渐散去,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果然,走到缓坡处,眼前的夏枯草比之前看到的更茂盛,穗子也更粗壮,棕红色的穗子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

“你们看,采收的时候要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穗子基部,轻轻一掐就能断,别用蛮力扯,免得把整株草都拔起来。”郑钦文边说边示范,只见他手指一动,一株夏枯草的穗子就被掐了下来,根茎还完好地留在土里,“还有,采下来的穗子要放在通风的竹筐里,不能堆得太密,不然容易捂出潮气,得当天晒干,这样才能保证药性。”

王宁和张阳、王雪跟着郑钦文的方法采收,效率快了不少。王雪边采边问:“钦文哥,你怎么对夏枯草这么了解啊?”

郑钦文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笑着说:“我在城里学农艺的时候,专门研究过本地的草药。夏枯草这东西,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但要想药效好,就得找光照足、排水好的地方。咱们风溪村的后山,海拔不到一千七百米,正好适合它生长,比山外平原上长的夏枯草药性足多了。”

不知不觉间,太阳已经升到了半空,几人的药篓都装满了夏枯草。郑钦文看着满篓的药材,满意地点点头:“这些夏枯草晒透了,够你们百草堂用一阵子了。要是以后还缺,就来这片坡地采,记得留着根茎,别采绝了,咱们得给后人留些药材。”

王宁感激地拍了拍郑钦文的肩膀:“多谢钦文兄弟,今天要是没有你,我们不仅采不到这么好的夏枯草,还得走不少弯路。等回到村里,一定要到百草堂喝杯茶。”

郑钦文摆摆手:“客气啥,都是乡里乡亲的。你们赶紧把药材运回去晒干,别耽误了村民用药。”

几人谢过郑钦文,背着沉甸甸的药篓往山下走。刚到村口,就见林婉儿和张娜迎了上来,身后跟着不少村民,脸上都带着笑意。张娜快步上前,接过王宁的药篓:“可算回来了!婉儿姐都跟我说了,孙玉国和刘二的事已经解决了,村正说要罚他们赔偿村民,还把济安堂封了。”

林婉儿笑着走上前,看着药篓里饱满的夏枯草:“看这穗子,就知道是好药材。后山的夏枯草果然名不虚传,比我在别处见的药效足多了。”

王宁松了口气,转身对村民们说:“多谢大家信任百草堂。这些夏枯草我们连夜晒干,明天一早就可以给大家配药。另外,我准备煮些夏枯草茶,免费分给大家,夏天喝了能清肝解暑,预防眼疾和颈间生结。”

村民们顿时欢呼起来,李阿婆拉着王宁的手说:“王大夫,你真是好人!要不是你,我们还被孙玉国蒙在鼓里呢。以后我们看病抓药,只来百草堂!”

当晚,百草堂的院子里挂满了晒夏枯草的竹筛,王宁、张阳、王雪和林婉儿围着灶台忙碌,张娜则在一旁烙饼,空气中弥漫着药香和麦香。张阳边翻动夏枯草边说:“这夏枯草得摊薄了晒,每隔一个时辰翻一次,明天一早就能晒干。晒干后要放在陶缸里密封,免得受潮。”

林婉儿看着忙碌的众人,笑着说:“我云游多年,见过不少药铺,像你们这样用心对待药材、真心为患者着想的,真是少见。王大夫,你这百草堂,以后定会声名远扬。”

第二天一早,晒干的夏枯草散发出浓郁的药香。王宁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