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走了过来。他翻身下马,手里拿着个账本,快步走到王宁面前:“王医师,这是给你的乌梅尾款,还有些新采的杏仁、白术,我看你这儿常用,就一起送来了。”说着,他把账本递过去,“对了,我还跟邻县的药农订了明年的乌梅,到时候优先给你留着!”
王宁看着账本上的数字,愣了愣:“钱掌柜,这尾款怎么少了一半?”钱多多哈哈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你为了治病,连夜赶去梅子岭,又帮我打开了乌梅的销路,这一半就当是谢礼了!再说,我钱多多虽然是个商人,但也知道‘医者仁心’四个字的分量,不能赚昧良心的钱。”
王雪抱着刚整理好的药册跑出来,册子里夹着几片压平的梅叶,上面记满了乌梅的用法。她跑到钱多多面前,好奇地问:“钱掌柜,梅子岭的梅树都是什么时候种的呀?明年春天我能去看看吗?我想学着采梅子、晒乌梅。”钱多多笑着点头:“当然能!等明年春天,我带你去梅子岭,让老药农教你怎么选半熟的梅子,怎么烘干才不丢药性。”
林婉儿站在门槛上,看着院里热闹的场景,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她从药囊里拿出一本泛黄的书,走到王宁面前:“这是我祖父当年留下的《梅药录》,里面记了不少乌梅的配伍方子,现在送给你。你父亲当年救过我祖父的命,如今你又用乌梅救了青石镇的百姓,也算是缘分。”
王宁接过书,只见封面上还留着淡淡的药香,里面的字迹工整,记着“乌梅配山楂治积食”“乌梅配甘草缓喉痛”等方子。他心里一热,对着林婉儿拱了拱手:“多谢林姑娘,我一定好好保管这本书,用里面的方子帮更多人。”
夕阳西下时,百草堂的院里飘着淡淡的药香。王宁把“济世仁心”的牌匾挂在门楣上,阳光照在金字上,亮得晃眼。张娜在厨房里煮着乌梅汤,王雪趴在桌边整理药册,张阳则在药柜前教几个年轻村民认药材。钱多多走之前,还跟王宁约定,明年一起在青石镇种几棵梅树,等梅子熟了,就让百姓自己采来晒乌梅。
王宁看着眼前的一切,想起出门寻药时的焦急,想起孙玉国闹事时的紧张,再看看如今乡亲们的笑脸,心里渐渐平静下来。他拿起一颗乌梅,放在嘴里,酸中带甜的味道在舌尖散开——这小小的果子,不仅治好了青石镇的怪病,更让他明白了“中药治病,不在名贵,而在对症;医者救人,不在名声,而在本心”的道理。
从此,青石镇的人都知道,百草堂的乌梅是“平安果”,而王医师和他的家人,是守护这方水土的“活菩萨”。每年梅子成熟时,镇上的孩子们都会跑到百草堂的梅树下,捡掉落的梅子,而王雪则会教他们怎么晒乌梅,怎么用乌梅泡水——中医药的种子,就这样在青石镇的土地上,慢慢发了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