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的白芽,根须像银丝般缠在一起,芽尖带着点嫩黄,凑近闻,有股清甜的草香。王雪正拿着喷壶洒水,水珠落在芽尖上,亮晶晶的。
\"真好,\"钱多多赞道,\"这芽长得精神,一看就有劲儿。\"
林婉儿轻轻捏起一根,对着光看:\"根须直,芽身挺,是好谷芽。孙玉国那些歪瓜裂枣的,根本没法比。\"
王宁看着谷芽,突然对张阳说:\"去把保甲的人请来,就说有要事相商。\"他转向众人,\"孙玉国卖假药害人,不能就这么算了。明天谷芽晒好了,咱们不仅要治病,还得让镇上的人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好药材。\"
夕阳透过窗棂照进东厢房,竹匾里的谷芽在光线下泛着柔和的白,像一片刚冒头的春草。林婉儿看着谷芽,又看了看王宁专注的侧脸,突然想起去年在山里摔伤时,他也是这样专注地给她包扎伤口,用的就是掺了谷芽粉的草药膏,说能促进伤口愈合。她悄悄低下头,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药篮把手,那上面刻着的\"医\"字被磨得发亮。
天刚蒙蒙亮,百草堂后院的晒场上就铺满了谷芽。王宁踩着露水把竹匾一一摆好,匾里的谷芽刚发足三天,白芽顶着嫩黄的尖,根须像银丝般缠成薄薄一层,他伸手摸了摸,潮乎乎却不黏手,正是晾晒的好时候。
\"哥,保甲的李爷来了,在堂屋等着呢。\"王雪端着个木盘跑过来,盘里放着两碗刚沏的菊花茶,茶梗竖着,像支支小旗子。她今天换了件浅绿布衫,领口绣着株谷穗,是张娜前儿夜里给她缝的。
王宁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潮气:\"知道了。\"他看了眼晒场上的谷芽,又叮嘱道,\"每隔半个时辰翻一次,别晒太干,留三分潮气,不然铡的时候容易碎。\"
进了堂屋,保甲李爷正对着墙上的《本草图》端详,他手指点着图上的粟米,转头笑道:\"王掌柜,这谷芽还真在医书上有记载?\"
\"《本草纲目》里写着呢,\"王宁递过茶碗,\"谷芽'消导米面诸果食积',比山楂、麦芽更温和,老人小孩都能用。\"他在李爷对面坐下,\"您今早来,是为孙玉国的事?\"
李爷喝了口茶,眉头皱起来:\"可不是。昨儿刘二狗招了,说孙玉国不光卖霉谷芽,还往药里掺巴豆粉,难怪吃了就拉。我带了人去济世堂查,他倒机灵,把药都藏起来了,只搜出些空药罐。\"
王宁指尖在桌案上轻轻敲着:\"他藏得了一时,藏不了一世。您看这样行不行——后天镇上有集市,我开个识药会,让乡亲们都来看看好谷芽什么样,再讲讲怎么辨别假药,孙玉国的猫腻自然藏不住。\"
李爷眼睛一亮:\"这主意好!我让巡街的兵丁都去帮忙,谁敢在会上捣乱,我立马把他锁起来!\"
两人正说着,张阳从外面跑进来,手里举着张纸,脸涨得通红:\"师父,您看孙玉国贴的告示!\"
纸上歪歪扭扭写着几行字,说百草堂用\"发芽谷子\"冒充药材,还说王宁故意散播谣言,想逼垮济世堂。末尾画着个龇牙咧嘴的小人,旁边写着\"王宁\"二字。
王雪气得把茶碗往桌上一顿:\"太过分了!这是恶人先告状!\"
王宁拿起告示看了看,反而笑了:\"他越急,越说明心里有鬼。\"他把告示揉成一团,\"张阳,去准备些木板,后天在集市上搭个台子,咱们把谷芽的炮制过程摆出来,让大家亲眼瞧。\"
李爷拍着桌子道:\"我再让木匠做块牌子,把《本草纲目》里的话刻上去,看他还怎么狡辩!\"
这天下午,钱多多送来了批新药材,卸货时特意留了箱上好的白术,笑着说:\"王掌柜,这白术配谷芽,健脾的力道更足,算我添份力。\"他压低声音,\"我听说孙玉国在偷偷联系外乡药贩,想把剩下的假药运出去卖,你们可得盯紧了。\"
王宁谢过钱多多,转身对林婉儿说:\"你去趟码头,那边的船老大跟我熟,让他留意有没有人运可疑的药材箱子。\"
林婉儿点点头,从药篮里拿出个小布包:\"这是我昨儿采的紫苏叶,晒好了,您配药时用得上。\"布包上绣着只小蝴蝶,翅膀颤巍巍的,像是要飞起来。她转身要走,又回头道,\"识药会那天,我带些自制的谷芽糕来,让大家尝尝药效,比光说管用。\"
王宁笑着应了,看着她轻快地走出堂屋,竹篮在身后一晃一晃,里面露出半截药锄,锄柄被磨得发亮。
第二天傍晚,晒场上的谷芽已经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