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王宁正蹲在树下,给新栽的枸橘苗培土——这些苗是刘二从后山移栽来的,如今已冒出嫩绿的芽,他特意在每株苗旁插了块小木牌,上面写着“枸橘:温性理气,孕妇慎用幼果”。
“哥,钱大叔来了!”王雪的声音从铺子前传来,带着雀跃。王宁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只见钱多多背着个大布包,笑容满面地走进后院,布包里还露着几串风干的枸橘果。“王药师,我从南方带了些枸橘干来,能存更久,以后镇上再遇到积滞的病症,就不愁没药了。”钱多多说着,把布包递给王宁,“对了,我还带了本手抄的《枳用药录》,里面记着不少枸橘的偏方,你看看能不能用。”
王宁接过布包和手抄本,心里一暖。这时,孙玉国也提着个竹篮走进来,篮子里装着刚熬好的枸橘膏:“王药师,我按照你说的方法,用枸橘果加蜂蜜熬了些膏剂,方便老人和孩子服用,你尝尝看,味道怎么样。”王雪凑过来,拿起块枸橘膏尝了尝,眼睛一亮:“好吃!甜丝丝的,还有股枸橘的清香,比汤药好喝多了!”
众人都笑了起来,张娜端着刚泡好的枸橘叶茶走过来,给每人递了一杯:“这枸橘叶茶也不错,既能理气,又能解渴,以后夏天咱们就多泡些,给来药铺的村民喝。”林婉儿不知何时站在后院门口,她穿着件素色的棉裙,手里拿着幅画,画上正是百草堂的后院,几株枸橘树郁郁葱葱,树下几个身影谈笑风生。“我昨天闲来无事,画了幅画,送给你们。”林婉儿把画递过来,“以后青溪镇的枸橘,定会越长越好,你们的仁心,也该被记下来。”
王宁接过画,仔细看着,眼眶有些湿润。他想起几个月前,镇上突发积滞病症,药材告急,孙玉国使绊子,刘二折树枝,可最终,还是靠着枸橘这味温性良方,靠着大家的仁心,化解了危机,也解开了心结。“对了,孙掌柜,”王宁忽然想起什么,对孙玉国说,“咱们之前说要去后山种枸橘,明天天气好,咱们就带着村民一起去,多多种些,以后不仅咱们两家药铺能用,还能给镇上的村民分些,让大家都知道枸橘的好处。”孙玉国连连点头:“好!我这就回去准备工具,明天一早就来叫你。”
第二天一早,青溪镇的村民们扛着锄头,提着水桶,跟着王宁和孙玉国往后山走去。阳光洒在山间,照得漫山的草木都泛着光。大家选了块向阳的山坡,开始挖坑、栽苗、浇水,孩子们在一旁帮忙递树苗,欢声笑语回荡在山谷里。王雪一边栽苗,一边给村民们讲枸橘的药性:“这枸橘性温,能疏肝和胃、理气止痛,要是家里有人腹胀、腹泻,用它的果实或叶子煮水喝,就能缓解,但孕妇可不能用它的幼果哦!”
村民们听得认真,时不时有人提问,王宁和孙玉国耐心地解答,林婉儿则在一旁记录,把枸橘的种植方法和用药禁忌都写下来,打算以后刻在石碑上,立在后山。日子一天天过去,后山的枸橘苗渐渐长大,青溪镇的村民们也都学会了用枸橘治病。每当有人腹胀、腹泻,就会去后山摘些枸橘叶或果实,煮水喝,效果立竿见影。百草堂和济世堂也成了好搭档,谁家缺了药材,就互相调剂,再也没有了之前的争斗。
这年冬天,青溪镇下了场大雪,覆盖了整个小镇。百草堂的炉火烧得正旺,王宁、张娜、王雪、张阳围坐在炉边,喝着枸橘叶茶,看着窗外的雪景。林婉儿拿着刚画好的《青溪枸橘图》,笑着说:“明年春天,后山的枸橘就能开花了,到时候漫山都是白色的花,肯定好看。”王雪点点头,眼睛里满是期待:“等开花了,咱们就办个枸橘节,请镇上的村民都来后山赏花,再教大家怎么用枸橘做药膳,让更多人知道这味温性良方的好处。”
王宁看着家人和朋友,心里满是欣慰。他知道,枸橘不仅是一味药材,更是连接人心的纽带,它用自己的温性,温暖了青溪镇的人,也让医者仁心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代代相传。窗外的雪还在下,铺子里的枸橘香却愈发浓郁,伴着欢声笑语,飘出百草堂,飘进青溪镇的雪夜里,也飘进了每个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