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百草堂之莳萝子(4 / 5)

人开口说道,声音洪亮。他是钱多多,镇上有名的药材商人,常年往返于各地收购药材,跟百草堂有过几次合作。

王宁连忙起身招呼,“钱老板,这么晚了,您怎么来了?快请坐。”

钱多多在椅子上坐下,接过张娜递来的热茶,“我刚从北方回来,听说镇上不少人闹脾胃病,也听说孙玉国那家伙把本地的莳萝子都垄断了,特意来看看你这边情况。”他打开手里的木盒,里面铺着油纸,放着满满一盒莳萝子,“这是我从北方产地收的莳萝子,北方沙质土多,种出来的莳萝子性温更纯,药效比本地的好。我听说你这边缺莳萝子,就特意送些过来。”

王宁又惊又喜,拿起几颗北方的莳萝子仔细看了看——比本地的莳萝子更饱满,颜色也更深些,凑近闻,那股辛香比邻县收的更浓郁醇厚。“钱老板,您这份心意我实在感激,可这药材钱我不能少给。”王宁握着莳萝子,指尖能感受到果实的坚实,“您常年跑产地,收药材本就不易,我哪能让您吃亏。”

钱多多笑着摆了摆手,端起热茶抿了一口:“王掌柜这话就见外了。当年我初做药材生意,在南方收陈皮时遭了雨,药材受潮差点砸在手里,是你爹帮我出主意,用竹筛通风晾干,才没让我赔得底朝天。这份情我一直记着,如今你有难处,我哪能坐视不管?”他指了指木盒里的莳萝子,“这货我按产地价给你,分文不赚,就当是还当年的人情。”

王宁听了这话,心里暖烘烘的。他爹在世时总说“药商要讲良心,行医要重情义”,没想到多年前的一点举手之劳,钱多多竟记了这么久。张娜在一旁笑着说:“钱老板真是实在人,有了您这批莳萝子,咱们百草堂就彻底不用愁了,镇上的病患也能安心治病了。”

正说着,张阳从后堂走出来,手里拿着个纸包,里面是他刚挑拣好的邻县莳萝子:“钱老板,您看咱们这两批莳萝子,要是混着用,既能保证药效,又能多撑些日子。”钱多多凑过去看了看,点头称赞:“你这孩子眼光准,邻县的货虽然稍逊些,但胜在新鲜,掺着用正好。不过要记得跟抓药的村民说清楚,免得有人误会。”

王宁把两批莳萝子分别装在两个瓷罐里,贴上标签,一个写着“北方沙地产”,一个写着“邻县农家种”。他看着罐子里饱满的莳萝子,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孙玉国想垄断货源的算盘,终究是落空了。

几人又聊了会儿药材行情,钱多多起身要走,王宁执意要送他到门口。夜色渐浓,街上的灯笼亮了起来,映着地上的残雪,泛着暖黄的光。钱多多拍了拍王宁的肩膀:“王掌柜,好好干,咱们做药材生意的,说到底还是为了治病救人,只要守住良心,就不怕没人信你。”王宁重重地点了点头,看着钱多多的身影消失在夜色里,心里满是感激。

回到药铺,张娜已经把晚饭做好了,是热腾腾的萝卜排骨汤,还煮了几个贴饼子。林婉儿、张阳和王雪围坐在桌前,脸上都带着笑意。王宁盛了一碗汤,递给林婉儿:“这次多亏了你去邻县寻药,不然咱们还真要被孙玉国逼到绝路。”林婉儿接过汤,笑着说:“都是应该的,咱们百草堂是一家人,哪能看着你一个人着急。”

窗外的北风还在吹,但药铺里却暖意融融。几人一边吃饭,一边聊着开春后种莳萝的事,王雪说要教村里的妇女用莳萝子包饺子,张阳说要编本莳萝子的种植手册,林婉儿则说要去邻县再找些好的种子。王宁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希望——这个冬天虽然寒冷,但有这么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努力,再大的困难,也能挺过去。

正月十五的镇子格外热闹,街上挂着红灯笼,可孙记药铺前却围着一群人,吵吵嚷嚷的。孙玉国站在台阶上,手里举着个布包,扯着嗓子喊:“大家别去百草堂抓药!他们的莳萝子是劣质品,昨天张老栓吃了都上火,嘴角起了泡!”

人群里议论纷纷,有人半信半疑,有人已经转身往百草堂走——毕竟这些天,不少人靠百草堂的莳萝子药方治好了脾胃病。恰好王宁带着王雪路过,听到这话,脚步顿住了。他穿着件新浆洗的藏青长衫,胸前的银质药铃在阳光下闪着光,“孙掌柜,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讲。张老栓昨天刚来复诊,说腹痛再没犯过,怎么就成了上火?”

孙玉国见王宁来了,脸上闪过一丝慌乱,又立刻硬气起来,“谁知道你给张老栓吃了什么乱七八糟的药!你那莳萝子一看就是掺了杂质的,我这才是正经好货!”他打开手里的布包,里面的“莳萝子”又小又瘪,还混着不少灰渣。

“孙掌柜,你这哪是莳萝子?”人群里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