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这么做。
姜绾却并未与他多说,带着碧螺回到了行止院。
“夫人,您说下一步要怎么做,奴婢这就去办,是去找沈侍卫闯出去,还是请时序来商议?”
“或者请三皇子帮忙,他能帮您对付顾氏母子,一定也能替您在御前说话。
碧螺心急,语速飞快。
“对了,要不奴婢这就去给季大人送信?如今他已经恢复刑部的任职了,日日都能见到陛下,不如就请他替您上奏…”
“传饭吧。”
姜绾打断了她的喋喋不休。
“什么?”碧螺险些怀疑自己耳朵出了问题。
“我说,传早饭。”
姜绾坐回了铜镜前,一边拆下头饰,一边道,“你去小厨房看看,有没有羊肉灌汤包,钰儿喜欢吃这个。”
“都什么时候了,您还想着吃食?”
碧螺一屁股坐在凳子上,神色有些沮丧。
“况且世子天还不亮就出门去了,此时并不在房中。”
“是么?”姜绾微微诧异,“他去做什么了?”
碧螺想了想:“前几日奴婢听到世子院中侍卫说,近日京城附近有东莱人出现的踪迹,世子一早走得匆忙,或许正是为了此事吧。”
姜绾蹙眉。
东莱人?
自从上次袭京失败后,他们已经很久没出现在京城了,难道是贼心不死,想要卷土重来一次?
她在脑中细细搜索了一番,没找到前世关于此的记忆。
前世京城发生的大事,多半她都记得真切。
没有印象,就说明不会发生大的动乱。
姜绾略略放下心来。
她换了身素净的常服,拿了本手记坐在榻上看起来。
那是季明令留下的,书被翻阅了大半,眼见就要看完了。
结合朱雀隔三岔五传来的消息,对于原元老夫人的来历,她心中已经有了八九分的猜测。
见她沉静地翻着书页,不再出声,碧螺忍不住道:“夫人,和离的事…”
姜绾目光落在手记上,轻声道:“不急。”
“十日后,你将我妆台上的护膝送到皇后娘娘那,那是我亲手绣的,用了上好的狐皮,用来御寒最好。”
碧螺无奈,只得低低应了声。
册封宴后,关于承平将军府的流言果然席卷了大街小巷。
京城已经入冬,过了农忙,是一年中百姓最清闲的时候,也是流言传播最快的时候。
百姓们时常揣着棉袖,三五人聚在一处,笑谈着将军府的轶事。
短短两日,宋麟这个名字,已经成了京城最大的笑料。
而正如朝中大部分女眷一般,百姓们对于姜绾生出了极大的同情。
此前京城爆发时疫时,姜绾研制的药救了许多百姓,民众对她的印象一直很好。
前些日子又都盛传她舍命救下景元帝的忠勇行径。
众人一致以为,景元帝一定会同意她和离的请求。
百姓们不了解皇室,把事情想得很简单,姜绾这个君王的救命恩人,在夫家受了委屈,景元帝若是得知此事,怎么会毫无作为?
一定会立即替她做主,再严惩宋家的恶行!
百姓们作此猜想,便一日日等着皇宫传来消息。
至于姜绾进门进宫面圣,是否被东宫侍卫拦在了府中,他们并不知晓。
就这样等了一日又一日,始终没有任何消息传来。
人们察觉到事情有异,议论声更大了。
然而再多人言籍籍,终究是民间之事。
身处皇宫的景元帝从来都未听说此事。
这几日每日照常上朝,翻翻大臣们的奏折,前朝后宫一派平和,他丝毫没有察觉到民间的沸议。
若说有异常,便是最近裴玄近日入宫勤了些,时常伴随他左右。
景元帝虽觉得有些奇怪,却没有想太多。
直到这日。
皇后收到了将军府送来的一对护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