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锁定为西北林家的传家之宝《仁义经》。
在江湖四处宣扬林家拥有《仁义经》,并编造谎言称此经具有神秘力量,得之便可称霸武林。
此消息一经传播,江湖顿时陷入混乱,各路势力蠢蠢欲动。
江湖中人形形色色,有武艺高强、身法奇异的大盗趁夜潜入偷盗,有帮派为夺《仁义经》暂时摒弃前嫌合力攻打林家。
他们各怀心思,有的妄图称霸武林,有的欲借此财,有的被谎言所骗欲提升武功。
他们用尽明抢暗偷、阴谋陷害等手段,使麦积山的林家陷入重重危机。
西北麦积山的林家传承数百年,底蕴深厚,以仁义立家,在江湖声名远扬,家中高手如云,生意遍布四方。
然被“百燕会”
如此搅扰,家中安宁不再。
家人整日惶恐,孩童不敢出门,长辈忧心忡忡,生意亦受影响,镖局车辆遭劫,钱庄被挤兑,铺子被砸毁。
林渊仔细思量林家当下危机,果断决定为林家寻求靠山。
此前,林渊急于复兴赵国,匆忙辅佐后赵的石勒,助其称霸中原。
可石勒最终暴露残暴本性,林渊无奈与之分道扬镳。
如今西北地区的前秦政权是氐族苻健所建。
西晋末年,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内迁,氐族苻氏家族在乱世中崛起。
苻健的伯父苻洪当时是氐族的领,苻洪曾先后归附前赵、后赵。
苻洪死后,苻健继位。
公元,351年,苻健占据关中,称天王、大单于,国号“秦”
,史称前秦。
352年,苻健称帝。
公元,355年,苻健死后,将王位传予苻生,然而苻生残暴至极,荒诞无度,诛杀大臣致使朝廷混乱,热衷征战令百姓苦不堪言,国内矛盾重重。
而苻健的另一子苻坚自幼聪慧,胸怀大志,心存仁义,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在百姓与江湖中声名颇佳,身边有志之士云集,关键是苻坚对汉人友善。
林渊决定在苻坚身上押注,然而在辅佐苻坚之前,为避免重蹈覆辙,他欲深入了解苻坚。
于是,林渊携大管家王猛与苻坚进行了一场深入交谈。
林渊目光深邃,面色严肃,率先开口道:“苻坚公子,当下世道混乱不堪,刘渊、石勒、石虎等人皆妄图称霸,然其行事不仁不义。
刘渊初建汉赵,然其后人争斗不休,致使国家衰败,每况愈下。
石勒、石虎更是暴虐成性,视百姓如草芥,只知征战抢掠,绝非治国之材。
不知公子对此有何见解?”
苻坚正气凛然,目光坚定,答道:“林族长,此等人物目光短浅,心中无百姓,只图一时权势,岂能长久?如石勒、石虎这般残暴治国,必然令百姓怨声载道,其国家岂能稳固?”
王猛点头,神色严肃道:“族长、公子,依我之见,治国之关键在于得民心。
正如孔子所言:‘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唯有以仁德为根本,方能凝聚人心,成就大业。”
林渊眉头紧皱,思索片刻道:“王管家所言甚是。
如今这乱世,仁义尽失,道德崩坏。
欲扭转乱局,非得有大仁大义、大智大勇之主不可。
苻坚公子,不知您若有朝一日掌管天下,打算如何治国?”
苻坚双手背后,昂挺胸,慷慨陈词道:“林族长,我若掌权,必以仁政为先。
减轻百姓赋税,让其安居乐业;选拔贤能为官,使朝廷清明;倡导教化,令百姓聪慧,仁义之风盛行。
待我执政,军事上,改革军制,训练精锐之师,对叛乱势力恩威并施。
政策上,重视农耕,兴修水利,减轻赋税,鼓励垦荒,展商贸,促进贸易繁荣。
我定要让百姓富足,国家强盛。”
王猛一脸钦佩,称赞道:“公子志向高远。
且公子所思之策,条条切中要害。
若能施行,必能使前秦强大,终结这乱世。”
林渊眼中仍有疑虑,接着问道:“听公子与王管家所言,可见公子胸怀与谋略。
然我仍有担忧,公子乃氐族,如何能保证对各族一视同仁,始终推行仁政?”
苻坚面色庄重,语气坚决道:“林族长,我苻坚以仁德为本,无论氐族还是其他族,皆为我的子民,我必平等相待,携手共创太平盛世。”
王猛一脸诚恳,拱手道:“族长,公子之心,苍天可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