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朝堂论理前秦崛起(2 / 3)

秦当以史为鉴,莫重蹈覆辙。

应重民生,以民利为先。”

林渊也道:

“陛下,臣等皆为前秦长远计。

战或和,当依前秦实际权衡利弊。

关键在稳内局、展经济、促民族融合,再筹军事扩张之事。”

四人观点各异,争论愈烈。

苻坚坐于王座,静听众人争论,表情时而凝重,时而沉思。

他深知诸臣观点皆有理,亦皆有局限。

良久,苻坚起身,背手缓缓道:

“诸位爱卿,尔等见解皆独到。

但朕仍需权衡。”

这时王猛又道:

“陛下,臣有一言。

对于前燕,臣以为可参荀彧之四胜四败论。

我前秦有四胜,前燕有四败。

其一,度胜。

陛下用人唯才,朝堂人才济济,前燕君臣猜忌,人心惶惶,尤其慕容儁、慕容暐父子对慕容垂猜忌甚深。

其二,谋胜。

我朝有良臣猛将精心谋划,前燕内耗致战略不足,兄弟争权,政令不一,前秦大权现被慕容恪等四兄弟掌握,易生内耗。

其三,武胜。

我前秦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士气高昂,前燕虽有兵,然地远兵寡,调度不便,辽东距中原千里之遥。

其四,义胜。

陛下以义取天下,为百姓谋福,前燕近年扩张,后宫干政,失于仁义,那前燕太后可足浑氏,嫉贤妒能,干预朝政,燕国必亡于其手。

前燕之四败,乃我前秦之机,然仍需待战机,不可轻动。”

众人听后,或沉思,或欲反驳,苻坚亦陷入深思。

又过一阵,苻坚看向王猛。

王猛继续道:

“陛下,仿效汉末郭嘉的十胜十败论,臣也想试言我前秦与东晋之十胜十败论。

我前秦有十胜:

其一,道胜。

陛下仁德为本,心怀苍生,此为正道,东晋朝堂腐朽,内乱频生,此为道之败。

其二,义胜。

我前秦兴正义之师,为百姓谋福,东晋门阀割据,不顾民生。

其三,治胜。

陛下善纳良言,政令畅通,东晋朝令夕改。

其四,度胜。

前秦广纳贤才,各族齐心,东晋门第森严,人才受限。

其五,谋胜。

我朝贤臣良将谋策周全,东晋优柔寡断。

其六,德胜。

我前秦仁厚待民,得民心,东晋苛捐杂税,失民心。

其七,仁胜。

陛下怜民,轻徭薄赋,东晋贵族奢靡,百姓困苦。

其八,明胜。

陛下慧眼识人,用人得当,东晋任人唯亲。

其九,文胜。

前秦重文化融合,交流通畅,东晋文化为门阀所阻。

其十,武胜。

我前秦军训练有素,士气高昂,东晋军备松弛。

此十胜之论,可鉴前秦优势,故当稳扎稳打,先安内而后图外。”

苻坚目光坚定望众人,道:

“仁德治国,方能赢民心。

当先安百姓,展生产,促民族融合,使前秦内强。

然非弃军事,行动须慎,勿盲动。

待时成熟,再图大业。”

王猛、林渊等人跪地,齐声道:

“陛下圣明,臣等必尽心辅佐,助陛下成前秦辉煌。”

四胜四败论与十胜十败论,乃《仁义经》理想之现实化,是居高临下之战略思想。

此后数年,苻坚在王猛等贤臣辅佐下,依朝堂论理之思施治国方略。

内政上,苻坚力推仁德之政。

深知百姓乃国本,大减百姓赋税,使百姓存粮足;徭役征合理,让百姓有暇营生农事。

积极励农,遣经验丰富农官至各地,授先进耕种之术。

推广牛耕,依土候选种。

鼓励垦荒,新垦地免税,田野生机盎然。

商贸上,苻坚颇具远见。

整顿市场,规交易规则,惩不法奸商。

要道设驿站、贸易站,保商旅安全与货畅。

大城设商业区,引商交易,降关卡税,促贸易,商业渐荣,集市热闹,商品繁多。

军事建设亦为苻坚重点。

加强训练,立严规。

步兵训阵法与耐力,演练攻防阵,如鱼鳞、鹤翼等。

骑兵重骑术与马上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