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缓缓闭上双眼,仿若与老子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隔空对话。
老子向他阐述:“《道德经》之核心要义,推‘道’。
此‘道’为天地初始之源,万物生之根本,幽微深邃难以探测,无名亦无形,以无为而孕育世间万象。
再者,辩证之理不可忽视。
福祸相互依存,盛极必将走向衰落,世间万物变幻无常,皆在不断转化交替,处于对立且统一的状态。
昔时夫差灭越而盛极一时,然骄奢淫逸,终致国灭身亡;勾践卧薪尝胆,受尽屈辱,却能忍辱负重,逆袭复国,此便是祸福相依、盛极而衰之理。
无为而治乃是其精要内涵。
为政者当效法自然,不肆意干扰民生,使万物自然演化,如此方能于无为之中达成无所不为的功绩。
汉初文景之治,轻税赋、减刑罚,百姓安居乐业,国家自然富足,此即无为而治之善果。
柔弱胜强的哲理亦不可小觑,恰似水流向下,看似柔弱无比却能侵蚀攻坚,以柔弱之力克制刚强,契合自然的奇妙至理。
水之柔弱,可穿石而过,风之轻柔,能拔树倒屋,皆为柔弱胜强之证。
人当懂得知足,减少私欲贪念。
贪婪过多则易陷入迷惑,欲望过盛则会招致危险,知晓适可而止方能远离危殆,于知足中收获快乐。
石崇富甲天下,然因贪婪奢靡,终招杀身之祸;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却能安贫乐道,其德馨千古流传。
天地运行之道,贵在顺应自然。
为人者,应依循天时变化而动,凭借地利条件而作,切不可悖逆自然规律而行,方能实现和谐共生。
春种秋收,顺应天时;逐水草而居,利用地利,皆为顺应自然之举。
且阴阳相互交融,方能达至平衡。
世间诸般现象,皆有阴阳表里之分,二者相互依存、彼此制约,维持着动态的平衡秩序,此乃永恒不变之理。
昼夜交替,寒暑更迭,皆为阴阳平衡之体现。”
老子又言:“不要强求《道德经》,而是要顺其自然,《道德经》,人人可悟,人人可得。”
慕容垂听后,用心感受,道德经中的一些语句断断续续出现在大脑当中,“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正在此时,一股阴森的气息悄然逼近。
阴阳家的刺客们如暗夜鬼魅般现身,他们身着黑袍,脸上戴着诡异的面具,周身散着浓烈的杀气。
为的刺客身形一动,率先施展出一招“幽影锁喉手”
,双掌如黑色的闪电,直逼慕容垂咽喉,掌风呼啸,竟带起一阵阴寒的气流。
慕容垂神色镇定自若,见招拆招,微微侧身之际,脚下轻点地面,如清风拂过般施展出“清风移步”
,身形飘逸,巧妙避开那凌厉的“幽影锁喉手”
,双掌擦着他的咽喉而过,带起的阴寒气流却未能伤他分毫,同时口中默念:“柔弱胜刚强。”
紧接着,刺客们迅变换阵型,数人同时抛出手中的符咒,符咒在空中瞬间燃烧,化作一道道黑色的火焰,交织成一张“阴火罗网”
,朝着慕容垂笼罩而去。
慕容垂见状,双手缓缓抬起,运转体内真气,一股柔和的劲道自掌心涌出,他轻喝一声:“万物负阴而抱阳。”
那柔和的劲道如无形的屏障,与黑色火焰碰撞在一起,竟将火焰缓缓推开、消散。
黑色火焰在接触到那柔和劲道的瞬间,仿佛被一股神秘的力量牵制,火势虽猛,却只能沿着劲道的边缘蔓延,而后渐渐熄灭,化作一缕缕黑烟飘散在空中。
刺客们见势不妙,一名身形高大的刺客跃出,挥舞着一把散着幽蓝光芒的长剑,剑上符文闪烁,他施展出“煞星破月剑”
,剑招凶狠,每一剑都带着撕裂空气的呼啸声,剑影重重,仿佛将慕容垂周围的空间都封锁起来。
慕容垂眼神深邃,身形仿若融入风中,飘逸地穿梭于剑影之间,他心中默想:“有无相生。”
在剑影的缝隙间寻找破绽,时而以指轻点剑身,引得长剑偏离轨迹。
只见他的手指如灵动的灵蛇,精准地在剑身上一触即离,那长剑便似受到一股无形的牵引,刺向空处,出嗡嗡的鸣响。
慕容垂一边应对刺客攻击,一边对慕容轩喊道:“令百燕会配合楼观台的道家一起摆下天道八卦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