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淝水之战一(4 / 5)

人为之动容,连谢安也不禁眼眶湿润,他坚信,只要有这样的士气,东晋就还有一线生机,就有希望在这场生死较量中取得胜利。

前秦这边,苻坚既已下定决心,筹备工作便马不停蹄地开展起来。

他在全国范围内再次加大征兵力度,不仅每十户出一名兵丁,还额外征调了各地的猎户、工匠等精壮劳力,编入后勤部队,负责打造兵器、运输粮草。

一时间,前秦境内四处都是练兵的喊杀声与打造军械的叮当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曲嘈杂而又紧张的乐章。

百姓们苦不堪言,许多家庭被迫分离,男子被强征入伍,留下老弱妇孺在家中担惊受怕。

田间地头荒芜一片,无人耕种,农作物无人照料,民生凋敝。

百姓们的哀怨声、叹息声在这片土地上蔓延,民怨如同沸腾的开水,即将喷涌而出。

在军队整编上,苻坚亲自点将,任命苻融、梁成等亲信将领为先锋,统领大军率先南下;又安排慕容垂、姚苌等外族将领分率各部,从侧翼配合主力进攻。

然而,他却未料到,这些外族将领各有心思,表面上领命而去,实则暗中盘算着如何在这场战争中谋取私利,实现自己的野心。

时间的消磨下,慕容垂心中的委屈与不甘愈浓烈。

想当年,他作为当世公认的第一战神,一生征战沙场无数次,所率之军无一败绩,纵横驰骋,令敌人闻风丧胆。

他的威名,如雷贯耳,传遍大江南北,敌人听到他的名字,无不胆寒。

可如今委身于苻坚的前秦朝堂之上,却屡屡遭受猜忌与打压。

那些氐族权贵们,仗着苻坚的偏袒,时常在朝堂上对他出言不逊,处处掣肘,限制他的权力与行动,令他满腔抱负难以施展。

有时,仅仅是想要庇护一下跟随自己多年的族人,都要费尽周折,看尽他人脸色,受尽屈辱。

这般遭遇,如同一把钝刀,日复一日地割磨着他的心,让他对苻坚的忠诚逐渐消磨殆尽。

慕容垂回到府邸,屏退众人,独自在书房中踱步,心中满是愤懑。

他回想起往昔在前燕的荣光岁月,那时候,他麾下将士用命,对他忠心耿耿,百姓敬仰,视他为英雄。

自己一声令下,便能决胜千里,指挥若定,掌控着战局的走向。

可如今……想到此处,他猛地一拳砸在桌案上,震得笔墨纸砚散落一地,仿佛要将心中的愤怒与无奈都通过这一拳泄出来。

“罢了罢了,苻坚如此待我,我又何必再为他死心塌地。

这江山,我慕容垂也有资格争上一争!”

他咬着牙,低声自语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决绝与坚定。

于是,慕容垂叫来侄子慕容轩,目光冷峻,神色决绝,仿佛是在下达一项至关重要的生死命令:“轩儿,如今苻坚执意南征,后方空虚,正是我们复国的良机。

你即刻前往燕国旧地,联络冉闵之子冉操和其麾下几十万农家弟子,告知他们,时机已至,随时准备起事。

待我这边在前线寻得破绽,便里应外合,一举重建大燕,让我慕容氏重回巅峰!

让那些曾经看不起我们的人,都为他们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慕容轩眼中闪烁着兴奋与期待的光芒,仿佛看到了大燕复兴的希望,拱手领命:“叔父放心,孩儿定不辱使命,必让大燕军旗再次飘扬在故土之上!”

说罢,便匆匆收拾行囊,怀揣着重振家族的使命,踏上了前往燕国旧地的征程。

慕容垂望着侄子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曾经,他投靠苻坚之时,不过是想为族人寻一条活路,从未奢望过有朝一日能称帝复国。

那时的他,只愿凭借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为苻坚效力,换取慕容氏的安稳。

可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在这朝堂倾轧、人心险恶的环境中,他逐渐明白,若想真正庇护鲜卑族人和慕容族人,唯有重建燕国,让慕容氏重新当家作主。

他深知此去复国之路充满艰难险阻,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但为了族人的未来,他已下定决心,哪怕前方荆棘满途,也绝不退缩。

东晋朝廷这边,除了积极备战,还在外交上多方周旋。

一方面,派遣使者秘密联络前秦国内对苻坚不满的少数民族部落,使者们带着丰厚的礼物,言辞恳切地许以重利,劝其在关键时刻起兵反秦,扰乱前秦后方,使其腹背受敌。

使者们深入部落营帐,与部落领们促膝长谈,描绘着反秦成功后的美好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