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o5章 慕容垂重建燕国(3 / 4)

令人眼花缭乱。

每一剑看似随意,却精准指向刘库仁防守的薄弱之处,犹如灵动的蝴蝶在花丛中寻找最甜美的花蜜。

慕容文也配合默契,不断从旁骚扰,寻找刘库仁的破绽,如同狡猾的狐狸在寻找猎物的弱点。

他们的剑法如行云流水,却暗藏杀机,在狭小的马棚内,与刘库仁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每一招每一式都关乎生死存亡。

刘库仁虽奋力抵抗,但在这狭小空间里,面对慕容文和慕容轩的联手攻击,渐渐力不从心。

他呼吸变得急促,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打湿了他的衣衫,身上多处受伤,鲜血染红了衣衫,在昏暗的光线中显得格外刺眼。

然而,他依旧咬牙坚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屈,那是对尊严和信念的坚守,犹如一座屹立不倒的灯塔,在暴风雨中坚守着自己的方向。

他心中明白,自己一旦倒下,前秦局势将更加危急,他不能辜负苻坚的信任,这份忠诚如同枷锁,却也是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就在刘库仁拼尽全力抵挡慕容轩的一次攻击时,慕容文瞅准他露出的破绽,毫不犹豫地一剑刺出。

刘库仁察觉到危险,想要躲避,但为时已晚。

长剑直直刺入他的肩膀,一股剧痛瞬间传遍全身,刘库仁闷哼一声,手中长棍险些脱手。

慕容轩见状,抓住机会,身形一闪,来到刘库仁身前,手中长剑如闪电般刺出,精准击中刘库仁的要害。

刘库仁瞪大双眼,眼中满是不甘与惊愕,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竟会命丧于此。

最终,这位匈奴独孤部落的武功高手缓缓倒下,结束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夜空,璀璨却短暂。

刘库仁的一生,波澜壮阔。

他本是匈奴独孤部落的杰出领,凭借卓越的武功与领导才能,在乱世中为部落赢得一席之地,带领部落抵御外敌,守护着族人的安宁。

他对前秦苻坚的忠诚坚如磐石,即便面对慕容垂的招揽,也不为所动。

在他心中,忠诚与恩义高于一切,是他一生坚守的信条。

他为维护心中信念,不惜与慕容垂为敌,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他的死亡,是英雄在乱世中的落幕,令人感叹命运无常。

尽管他站在慕容垂的对立面,但他的忠诚与英勇,也赢得了对手的尊重。

他的离去,不仅是匈奴独孤部落的巨大损失,更是乱世中一个传奇的终结。

他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流传,成为人们口中的一段英雄悲歌,激励着后人在困境中坚守信念。

慕容轩自觉身为江湖人士,淡泊名利,不便于对外宣称自己击杀了刘库仁。

同时,他更愿意让这份军功记在慕容文手里。

于是对外宣称刘库仁是慕容文杀死的。

处理完这一系列事宜后,慕容垂继续率军前行,不久便到达荥阳。

东晋太元九年(公元384年),慕容垂在荥阳将仍处于苻坚控制下的慕容暐尊为皇帝,自立为大将军、大都督、燕王,代理皇帝处理政务,并分封功臣。

此时他拥有了自己的封号和官职,建立起相对独立的政权,但尚未正式称帝。

而在这决策的背后,慕容垂内心的纠结与使命感如汹涌暗流,不断涌动。

慕容垂自幼深受父亲教诲,铭记着要拼尽全力保护慕容世家的安危,守护燕国的江山。

这份沉重的嘱托,如同枷锁,让他即便在复国形势一片大好之时,仍迟迟不肯称帝。

在儿子们和侄子慕容轩以及众大臣多次激昂的劝谏与争论中,慕容垂才勉强松口,同意复建燕国。

慕容垂始终认为,应将燕国前皇帝慕容暐接回,让其重登皇位。

个中缘由,实因慕容暐是他与可足浑氏私下所生之子。

在慕容垂心中,若由慕容暐继续执掌燕国,也算是延续自己对慕容家江山的守护。

然而,这一隐秘身世,仅有慕容垂与可足浑氏知晓,旁人皆被蒙在鼓里。

此前慕容暐在位时,因其昏聩无能,致使燕国陷入困境,如今慕容垂提出迎回慕容暐复位的建议,理所当然地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

众人皆认为,在这乱世之中,需有英明之主引领燕国走向复兴,慕容暐绝非合适人选。

但慕容垂心意已决,他力排众议,坚持重建燕国,并迎回慕容暐继续称帝。

后世为区分此前的燕国,便将慕容垂建立的这个政权称作后燕。

慕容垂虽大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