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把大燕的基业交给他,恐怕不会给大燕国带来昌盛和强大。
赵王奸诈且有雄心,平时轻视太子,陛下一旦去世,太子肯定控制不住此人,必然会生内乱。”
慕容垂心中明白,论军事才干,慕容宝确实比不上其他儿子。
但他又想着,太子若无军功,日后如何服众?如何坐稳这后燕的江山?他希望慕容宝能通过此次北伐,积累经验,树立威望,成为一位合格的继承人。
可是,他又实在担心北伐失败,给后燕带来灭顶之灾。
这种左右为难的心情,让慕容垂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与纠结之中。
退朝后,慕容垂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到寝宫。
他独自一人坐在榻上,眼神空洞地望着前方,脑海中不断回响着朝堂上的争论声。
此时,小段后段元妃轻轻走了进来。
她看到慕容垂憔悴的面容,心中满是心疼与忧虑。
段元妃走到慕容垂身边,缓缓坐下,轻声说道:“陛下,臣妾知您为了国家大事殚精竭虑,但此次北伐,实在关乎重大。
太子殿下实非最佳主帅人选啊。
若因北伐失败而损我后燕元气,那后果不堪设想。”
慕容垂微微抬起头,看着段元妃,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与挣扎,说道:“皇后,朕又何尝不知其中利害。
但太子若无军功,日后如何能让鲜卑各部心服口服,如何能担当起这后燕的江山社稷?朕希望他能借此机会,历练自己,成长起来。”
段元妃无奈地叹了口气,眼中闪烁着泪花,说道:“陛下,您对太子的期望臣妾明白。
可如今局势不同往日,拓跋珪绝非等闲之辈。
太子性格优柔寡断,一旦战场上出现变故,他恐难应对。
而且,赵王慕容麟一直心怀不轨,若太子此次北伐失利,他必定会趁机生事,到那时,我后燕内部必将大乱。
陛下,为了后燕的未来,您一定要慎重啊!”
慕容垂沉默不语,心中如同乱麻。
他想起自己一生南征北战,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才建立起后燕的辉煌基业。
如今,却在这个决策上如此犹豫不决。
他深知段元妃所言句句在理,但他对慕容宝的期望又让他难以割舍。
许久,慕容垂缓缓说道:“皇后,朕再考虑考虑吧。
这几日,边境局势愈紧张,北魏军队调动频繁,朕必须尽快做出决定。”
段元妃看着慕容垂,眼中满是担忧,她知道慕容垂心中的纠结,但又实在担心他做出错误的决定。
“陛下,无论您做出何种决定,都一定要以国家和百姓为重啊。”
日子一天天过去,朝堂上的争论仍未平息,而边境的局势却愈紧张。
北魏的军队在边境频繁调动,不断挑衅后燕的防线。
慕容垂深知,不能再拖延下去,必须尽快做出决定。
这一日,慕容垂再次召集群臣商议。
朝堂上,气氛比以往更加凝重。
慕容宝依旧坚定地请战,他慷慨激昂地说道:“父皇,如今北魏已欺我太甚,边境百姓苦不堪言。
我后燕若再不行动,百姓将如何看待我们?儿臣已精心筹备,对此次北伐胸有成竹。
请父皇恩准儿臣挂帅出征,定不辱使命!”
慕容麟依旧反对,他冷静地分析道:“大哥,此时出兵,看似时机已到,但实则风险重重。
我们对北魏的真实意图和兵力部署尚未完全摸清,贸然进军,很可能陷入被动。
还望大哥以大局为重,不要因一时意气而误了国家大事。”
慕容垂看着两人,心中五味杂陈。
他又将目光投向慕容轩和林婉清,问道:“你们二人,再说说看法。”
慕容轩心中长叹一声,说道:“叔父,侄儿明白您的难处。
但此时北伐,犹如在万丈悬崖边行走,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
北魏拓跋珪狡猾多端,其军队作战勇猛,且占据地利。
我后燕虽兵强马壮,但长途跋涉,深入敌境,补给线漫长,易被敌军切断。
若能先稳固国内,加强边境防御,等待时机成熟,再出兵北伐,或许更为稳妥。”
林婉清也说道:“叔父,战争一旦爆,受苦的终究是百姓。
我们应尽量避免生灵涂炭。
此时可先与北魏进行谈判,争取和平解决争端。
若实在无法避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