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林婉清试图阻止大战(2 / 3)

/p>

但战争只会带来更多的仇恨和伤痛,无数家庭将支离破碎。

您与后燕,难道就不能寻求一种和平共处的方式吗?而且,燕国此次北伐,看似来势汹汹,实则暗藏危机,您又何必急于在此时与之决战?”

拓跋珪沉默片刻,缓缓说道:“林姑娘,我亦渴望和平,但慕容宝此次来势汹汹,显然没有和平的诚意。

我若示弱,北魏必将万劫不复。

至于燕国的危机,我又岂会不知,但这正是我成就大业的契机。”

慕容轩在一旁说道:“拓跋主上,林姑娘一片苦心,还望您三思。

如今若能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不仅能避免生灵涂炭,也可为两国百姓带来福祉。

而且,战争胜负难测,即便您胜了,也必将元气大伤,这对您的大业或许并非好事。

以眼下局势来看,即便战胜后燕,北魏也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战后重建,恐会给周边势力可乘之机。

不如趁此机会,化干戈为玉帛,积蓄力量,再图长远展。”

拓跋珪微微皱眉,陷入了更深的沉思。

他的目光在林婉清和慕容轩身上来回游移,心中天人交战。

一统天下的宏愿如同一团炽热的火焰,在他心中熊熊燃烧,让他难以割舍眼前这看似能成就霸业的机遇。

然而,林婉清和慕容轩的话也如重锤般敲击着他的内心,让他不得不思考这场战争背后的代价与隐患。

许久,拓跋珪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与坚定:“二位的心意,我拓跋珪领了。

只是后燕此次来势汹汹,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若不给予其沉重打击,北魏日后恐永无宁日。

我虽心怀一统天下之志,但也并非不顾百姓死活之人。

只是这局势所迫,实在难以抉择。”

林婉清见拓跋珪态度有所松动,赶忙趁热打铁:“主上,或许我们可以寻求一个折中的办法。

如今后秦已在边境对后燕进行牵制,后燕已然陷入困境。

您可遣使与慕容宝沟通,表明我军赶尽无意杀绝,只求双方罢兵言和,划定边界,互不侵犯。

如此,既能避免生灵涂炭,又能让北魏在稳定中展,不失为两全之策。”

拓跋珪眼中闪过一丝思索,沉默片刻后说道:“林姑娘所言虽好,但慕容宝年轻气盛,且一心想在此次战事中建功立业,未必会接受和谈。

而且,我担心这只是缓兵之计,待其恢复元气,定会再次来犯。”

慕容轩接口道:“主上所虑极是。

但如今我们占据一定优势,可在和谈条件上加以限制,让后燕难以轻易违约。

同时,北魏也可借此机会加强边境防御,整军备战,即便后燕反悔,我们也有足够的实力应对。”

拓跋珪在营帐中来回踱步,内心不断权衡着利弊。

他想到若与后燕和谈,虽能暂时避免大规模冲突,但后燕是否真能遵守和约,实在难测。

若拒绝和谈,虽有机会重创后燕,成就霸业,但战争的惨烈与未知风险也让他心生顾虑。

此时,帐外突然传来一阵骚乱。

一名士兵匆忙进帐禀报道:“主上,后燕那边似乎有异动,不知是否准备渡河。”

拓跋珪听闻,心中一紧,这突情况让他原本就纠结的内心更加混乱。

他下意识地看向林婉清和慕容轩,仿佛想从他们那里获取更多的启示。

慕容轩见状,说道:“主上,这或许是个契机。

您可趁此机会,派使者前往燕营,表明和谈意向,同时观察慕容宝的反应。

若他有和谈之意,一切好说;若他执意拒绝,那您再出兵,也师出有名,届时将士们也会更加奋勇杀敌。”

拓跋珪微微点头,觉得慕容轩所言有理。

但他又担心慕容宝会趁机耍诈,在和谈期间突袭魏军。

他将心中顾虑说出,林婉清思索片刻后说道:“主上,您可在和谈时提出双方暂时休战,各自后退一定距离,保证和谈的安全环境。

同时,加强我方戒备,以防万一。”

拓跋珪陷入沉思,一方面,他渴望通过和谈避免战争,减少伤亡,为北魏赢得展时间;另一方面,他又担心和谈不成,反被后燕视为软弱,影响士气。

而此刻慕容宝的动向又让他倍感压力,必须尽快做出决定。

与此同时,慕容宝在燕营中同样心烦意乱。

他收到探子回报,得知魏军似乎有和谈的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