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改变时空轨迹的参合陂(3 / 4)

,瞬间点燃了整个山谷。

“爹啊——”

“哥——”

“我的好兄弟啊——”

悲恸的呼喊此起彼伏,响彻山谷。

燕军将士们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悲痛,纷纷滚下马鞍,跪在白骨堆前。

有的将士用头拼命撞着地面,额头鲜血直流,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爹,儿子来晚了……”

;有的死死抱着白骨,仿佛那是自己至亲之人,不肯松手,泪水湿透了衣衫;还有的将士跪在地上,双手握拳,仰天怒吼,质问着上天为何如此残忍。

慕容垂望着这一幕,泪水夺眶而出,顺着脸颊滑落。

他的嘴唇颤抖着,想要说些什么,却又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他缓缓走到一具白骨前,轻轻蹲下,伸手抚摸着那冰冷的骨头,声音颤抖地说道:“是我对不起你们啊……悔不该让太子慕容宝带兵,让你们遭此劫难……”

说着,他对着白骨深深叩,额头磕出了血痕,却浑然不觉。

此时,一阵阴风吹过,卷起地上的尘土和枯草,让人不寒而栗。

风中,仿佛夹杂着阵阵悲惨的哀嚎,像是五万亡魂在齐声哭泣,诉说着他们的冤屈与不甘。

整个山谷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燕军将士们的哭声、喊声交织在一起,与风声、哀号声共同奏响了一曲人间悲歌。

慕容垂站起身,望着漫山遍野的白骨,心中充满了无奈与悲哀。

他知道,这些将士都是为了大燕的江山,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战死沙场。

如今,他们却只能在这里孤独地躺着,无人问津。

他暗暗誓,一定要让这些死去的将士得到安息,让他们的英灵得以慰藉。

“摆香案,为死难者祭奠。”

慕容垂声音沙哑地命令左右,那声音中透着无尽的哀伤与疲惫。

数万燕军将士齐齐下马,人人面露悲凄,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哀伤。

点燃的祭香由慕容垂亲自插上,袅袅香气缭绕在静谧山谷的森森白骨间,仿佛是在安抚那些逝去的亡魂。

慕容垂躬身执礼,额头抵着冰冷的地面,四面顿时哭声一片。

这一根根白骨中,不知承载了多少燕军将士的父子情、兄弟义。

哀伤之中,一片片燕军将士伏倒身躯,捶地挠土,那撕心裂肺的哭声震动山谷,连风声都似带着呜咽,为这人间惨剧而悲鸣。

慕容垂痛心疾,这五万随他南征北战十数载的豪杰,一朝尽化白骨,怎不令人悲怆。

想自己十三岁披挂上阵,近六十年戎马生涯,历经无数战阵,生平未尝一败,然至迟暮之年,竟亲尝此等惨败之痛。

悔不该令太子慕容宝统兵,致此大祸,实愧对这些为大燕舍生忘死的鲜卑儿郎。

慕容垂羞愧交加,愤懑难抑,一口鲜血喷涌而出,就此一病不起。

慕容轩看着眼前这一幕幕悲痛欲绝的场景,心中五味杂陈。

他满心以为,凭借自己穿越时空带来的先知,能够彻底改变叔父在参合陂的命运,可如今虽然避开了埋伏,慕容垂却终究还是因为参合陂的惨痛而深受打击,一病不起。

慕容垂躺在马车中,身体日益虚弱,但他深知此时断不能停军不前,否则之前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他强撑着病体,继续指挥燕军前进。

然而,行至平城西北三十里处,他再也坚持不住了。

慕容轩守在慕容垂的马车旁,看着叔父日渐憔悴的面容,心中满是无奈与悲哀。

他开始思索,这或许便是天道规律,世间万物皆有其定数,强行改变也许只会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后果。

所谓顺其自然,或许并非是消极的不作为,而是对事物展规律的尊重。

可自己当初执意穿越时空,试图改变命运,是不是从一开始就错了呢?

而就在此时,慕容垂吐血病重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传到了拓跋珪的耳中。

拓跋珪听闻此讯,不禁大喜过望,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兴奋与贪婪。

他深知,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若能趁此良机追击燕军,定能大获全胜,重创燕国。

拓跋珪当机立断,迅整合三军,亲自率领大队骑兵向南转进,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宛如一条奔腾的黄龙,向着燕军的方向迅猛扑去。

他一心想着在燕军最虚弱的时候给予致命一击,彻底扭转局势,奠定北魏的霸业。

然而,病入膏肓的慕容垂,即便身体每况愈下,可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