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因人心欲念难平。
你们既言历经轮回,可知这一切的因果缘由?”
姚兴微微眯起眼睛,眼神中透着审视,试图从二人的表情中看出端倪,看穿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
林婉清赶忙盈盈下拜,姿态优雅却带着谦卑。
她轻声说道:
“陛下,正因我们深知因果循环,才明白战争只会滋生更多的罪孽与苦难,那苦难如同瘟疫一般蔓延,吞噬着无数无辜的生命。
如大秦和北魏国力强盛,如果此时开战,最终只能两败俱伤,受苦的终究是天下的百姓。
那些无辜的百姓将在战火中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陛下向来心怀慈悲,精通佛法,想必也不愿见到这无尽的苦难延续,让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求生。”
林婉清微微低下头,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那哽咽声仿佛是对天下苍生苦难的悲歌,她在心中默默祈祷着姚兴能听进劝言,放下战争的念头。
姚兴微微皱眉,陷入了沉思,紧皱的眉头如一座沉重的山峰,压在他的心头。
他心中两种思想在激烈碰撞。
一方面觉得二人所言有理,战争确实会给国家和百姓带来巨大的创伤;另一方面,又担心轻易妥协示弱,会让北魏更加轻视,有损自己的威严和国家的利益。
毕竟身为一国之君,尊严与权力同样重要。
片刻后,他缓缓说道:
“朕亦知战争之害,只是拓跋珪屡屡挑衅,朕若不回击,何以维护国家的尊严,彰显朕之威严?身为一国之君,若不能保护国家的尊严,又有何颜面面对天下的百姓?”
姚兴的眼神中透着犹豫,紧紧盯着慕容轩和林婉清,等待着他们的回应,仿佛在这乱世的迷雾之中寻找着指引的光芒。
慕容轩赶忙说道:
“陛下,真正的威严并非源于战争的杀伐,那只会让更多的百姓失去生命,使国家陷入更深的苦难之中。
真正的威严来自于百姓的爱戴与敬仰,如那巍峨的高山,百姓自愿在山脚下仰望。
如今天下初定,百姓渴望的是安宁,他们期望在和平的环境中耕种土地、抚养子女、享受天伦之乐。
若陛下能与北魏化干戈为玉帛,致力于展民生,让百姓安居乐业,陛下的威望必将远扬,四方来朝,各国都会敬佩陛下的仁德与智慧。”
慕容轩言辞恳切,每字每句都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声音中满是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天下苍生的悲悯。
他紧紧盯着姚兴,试图从其表情中捕捉到一丝松动的迹象,那或许便是和平的希望之光。
姚兴的目光闪烁不定,他心中权衡着利弊,觉得慕容轩所言有理,但又不甘愿先向北魏妥协。
思索良久,他终于缓缓开口:
“只是如何操作,才能避免大秦与北魏之间的战争?”
姚兴微微皱眉,眼神中透着担忧,看向慕容轩和林婉清,希望能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一个能让他安心的策略。
慕容轩说道:
“陛下,如今拓跋珪尚未册立皇后,陛下可将女儿嫁与他,让她成为皇后。
如此,通过女儿便可掌握拓跋珪的动向,凭借女儿的关系,两国也能长期和平相处,这和亲之策,或许能为两国带来长久的安宁。”
慕容轩说完,等待着姚兴最终的决定,仿佛整个天下的命运都系于这一刻。
姚兴沉思片刻,眉头渐渐舒展,缓缓说道:
“容朕再仔细斟酌斟酌。”
姚兴靠在龙椅上,目光望向远方,那目光仿佛穿越了重重宫墙,看到了后秦的未来。
此时,殿外微风拂过,吹动殿内帘幕轻轻晃动。
姚兴凝视着帘幕,似在透过它审视着整个天下局势。
他缓缓说道:“你们的提议,确有可斟酌之处。
但此事重大,朕需与朝中大臣商议,再做定夺。
你们先退下吧。”
慕容轩与林婉清对视一眼,从对方眼中看到一丝希望的曙光。
他们恭敬行礼,缓缓退出宫殿。
走出皇宫,阳光洒在他们身上。
林婉清微微仰头,看着湛蓝的天空,深吸一口气:“轩哥,虽然姚兴尚未决断,但今日能说动他斟酌,也算有了一线希望。”
慕容轩微微点头,神色依旧凝重:“嗯,只是这和平之路依旧漫长且充满变数。
姚兴要与大臣商议,朝中大臣意见不一,恐又会再生波折。”
二人沿着皇宫外的街道缓缓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