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到魏国从中调和。
拓跋珪得知姚兴有意和亲,不知这是真心求和还是缓兵之计,于是同样召集群臣商议。
在北魏的朝堂之上,亦是一片激烈争论的景象。
拓跋珪面色铁青,坐在主位上,眼神透着一丝懊恼,更多的却是不甘示弱的强硬。
他看着下方各执一词的群臣,心中烦闷不已。
“陛下,姚兴此举分明是挑衅!
想当您的岳父,若咱们不予以强硬回击,北魏威严将荡然无存,日后如何在这乱世立足?”
一位大臣义愤填膺,满脸涨得通红,双手挥舞着大声说道。
“然而,陛下,魏国之前动用45万大军,损失过半,才将燕国慕容世家赶往关外辽东。
如今国内百废待兴,正是休养生息、展国力的关键时刻。
此时开战,恐非明智之举。
一旦陷入战争泥潭,国力损耗,民生凋敝,恐会得不偿失。”
另一位大臣面露担忧之色,缓缓说道,语气中满是忧虑。
慕容轩和林婉清听闻拓跋珪召集大臣商议,匆忙赶到北魏朝堂外焦急等待结果。
商议结束后,他们赶忙求见拓跋珪。
拓跋珪见到他们,脸色不悦,冷冷说道:“你们来此何事?难道是为姚兴当说客?哼,我可警告你们,别白费力气。
我之前让你们寻找长生不老之药,为何毫无进展?如今却为姚兴当说客?”
林婉清赶忙说道:“陛下,如今局势危急到了极点,我和轩哥知晓未来之事,来不及向您解释。
若两国开战,必将两败俱伤,无数百姓会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还望陛下顾全大局,以天下苍生为念,主动与姚兴修好,莫让无辜百姓成为战争牺牲品啊。”
林婉清无奈,无法向拓跋珪说明穿越时空之事。
在上一个时空,北魏与后秦大战,生灵涂炭,惨不忍睹。
如今,她一定要阻止悲剧重演。
拓跋珪神色凝重,微微叹气:“朕并非不想和平,只是姚兴实在欺人太甚。
之前因一点边境摩擦,他竟派人送信辱骂于我,分明不把我北魏放在眼里。
他若不先低头认错,朕绝不妥协。”
慕容轩无奈说道:“陛下,《仁义经》倡导以仁为本,以义行事。
此时若能展现仁义之心,主动缓和关系,或许就能避免灭顶之灾,成就千古美名,让后世传颂陛下仁德。
这于国于君,都是无上荣耀啊。”
拓跋珪陷入沉思,眉头紧锁,在殿中来回踱步。
他脑海中不断浮现国家未来、百姓期盼以及自己的霸业宏图。
拓跋珪微微皱眉,思索着利弊。
他觉得和亲并非坏事,既然是姚兴提出,自己同意和亲,既能彰显北魏国威,又可使两国罢兵言和,为成就霸业添砖加瓦。
权衡再三,拓跋珪停下脚步,缓缓说道:“罢了,朕同意和亲。
但姚兴必须明白,我北魏并非怕他,只是为了两国百姓,暂且放下争端。”
慕容轩和林婉清大喜,连忙说道:“陛下英明,如此一来,两国百姓幸甚。”
为彰显诚意,拓跋珪决定挑选大量珍贵礼物作为聘礼。
他亲自下令,从国库中挑选出最精美的绫罗绸缎。
这些绸缎色泽绚丽,宛如天边彩霞,红似火,粉如霞,紫如梦,质地柔软顺滑,仿佛能流淌光芒,轻轻触摸,好似抚摸最细腻的云朵;还有无数奇珍异宝,件件光彩夺目,价值连城,每一件都承载着北魏的荣耀与诚意。
那璀璨明珠,圆润剔透,光芒四射;那精美玉器,雕工精细,栩栩如生,仿佛蕴含无尽灵气。
他精心挑选北魏最能言善辩、忠诚可靠的使者贺狄干,命他带着丰厚聘礼前往长安。
贺狄干领命后即刻启程。
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望着沿途山川大地,他心中满是对此次使命的敬畏与期待。
他深知任务关系重大,关乎两国和平与未来,绝不能有丝毫差错。
终于,贺狄干抵达长安。
然而,就在此时,拓跋珪在北魏做出一个意想不到的举动——在后宫妃子中选皇后。
若按以往,与拓跋珪共患难、生下长子拓跋嗣的李氏,自然是皇后的不二人选。
但拓跋珪却决定采用鲜卑族内部流行的占卜术——手铸金人来选定皇后。
这还得从拓跋珪的人生经历说起。
拓跋珪出生之时,天空突现五彩祥云,光芒万丈,祥云变幻似有龙凤之形,引得众人称奇奔走。
当时,麦积山的林浩夜观天象,现原本囤积在长安上空的紫气北移,推测草原将诞生天选之子,便让女儿林婉清前去寻找,可惜几年无果。
待拓跋珪降临,天上紫微之气在其出生地上空凝聚不散,林浩断定拓跋珪便是天选之子,并将预言告知代王拓跋什翼犍。
与此同时,代国的鲜卑巫师也向拓跋什翼犍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