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子不胜枚举。”
主张帝后平等的大臣据理力争:“如今局势不同以往,皇后贤能,对国家大事亦有独到见解,参与朝政,可为皇帝出谋划策,何必将其束缚于后宫之中?且皇后之位,与皇帝相互依存,平等相待,方能夫妻和睦,家国兴盛。”
冯跋神色凝重,开口说道:“《春秋左传》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祭祀与军事,皆为国家重中之重,此等大事,唯有皇帝可主持。
皇后若与皇帝地位平等,如何保证皇权的集中与政令的统一?国家必将陷入混乱。”
支持皇帝地位高于皇后的大臣点头称是:“正是此理。
皇帝为一国之尊,皇后应遵循妇道,辅佐皇帝,而非妄图与皇帝平起平坐。
否则,上下无序,纲常混乱,国家危矣。”
主张帝后平等的大臣仍不放弃:“我并非主张皇后干预朝政,只是认为在地位上应给予皇后足够的尊重,与皇帝平等相待,这并不影响皇帝对国家的统治。”
冯跋严肃地说道:“地位平等,便容易滋生野心。
一旦皇后有了非分之想,参与朝政决策,必将破坏朝堂平衡,危及国家稳定。
我们不能因一时之念,而给国家埋下隐患。”
在大臣对皇帝与皇后忠诚对象的争论上,朝堂气氛愈紧张。
一方大臣率先言:
“大臣理应忠于皇帝一人,皇帝乃国家象征,对皇帝忠诚便是对国家忠诚。
皇帝掌控国家命脉,决策国家大事,大臣只需一心辅佐皇帝,便可保国家昌盛。”
另一方大臣则反驳道:
“皇后在后宫亦有影响力,且与皇帝共同治理家国,大臣亦应对皇后保持忠诚,如此方能维护皇室整体权威。
皇后若能得到大臣尊重与忠诚,亦能更好地协助皇帝治理后宫,稳定朝堂。”
主张只忠于皇帝的大臣冷笑一声:“皇后虽为后宫之,但终究不能干预外朝之事。
大臣的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若将忠诚分散于皇后,必将导致权力分散,影响皇帝决策,甚至可能引朝廷内部纷争。”
支持对帝后皆忠诚的大臣说道:“此言差矣。
皇后作为皇帝的伴侣,对皇帝的影响不可忽视。
且皇后有时能从不同角度为皇帝提供建议,若大臣能对皇后忠诚,便能更好地领会皇帝与皇后的意图,促进朝廷政令的推行。”
冯跋站出来,神情庄重地说道:“忠诚于皇帝,是臣子的本分。
《论语》云:‘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我们深受皇帝恩泽,理当一心辅佐皇帝。
若对皇后亦表忠诚,难免会让人产生混淆,不知该以谁的命令为准。
且历史上因臣子对皇后势力依附,导致朝廷党争不断,国家衰败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支持对帝后皆忠诚的大臣仍试图辩解:“我们并非要大臣盲目听从皇后命令,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尊重皇后意见,协助皇帝与皇后共同治理国家。”
冯跋严厉地说道:“适当之时?这界限如何划分?一旦开了这个口子,便如洪水决堤,难以控制。
大臣的忠诚只能有一个对象,那便是皇帝,唯有如此,方能保证朝廷的稳定与国家的长治久安。”
经过三年激烈的争论,以冯跋为的反对派凭借深厚的礼法依据和众多大臣的支持,赢得了这场大礼议之争。
慕容熙虽满心不甘,但也只能暂时搁置修建“仙女宫殿”
的计划。
然而,经此一役,慕容熙对冯跋怀恨在心。
他表面上依旧佯装沉迷酒色,荒淫无度,暗中却与苻皇后密谋如何削弱冯跋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