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慕容熙再用金刀计冯跋被迫远走北魏(2 / 3)

,但皇后因此病情加重,朕不得不重新考虑。

诸位爱卿,对此事有何看法?”

有几位早已被慕容熙收买的大臣立刻站出来,齐声说道:“陛下,冯跋身为朝廷重臣,却如此疏忽,致使先帝遗物丢失,实乃罪不可恕。

此等行为,不仅损害了先帝尊严,更影响了朝廷威望,理应严惩。”

冯跋心中悲愤,上前一步,跪地说道:“陛下,金刀失窃,臣罪该万死。

但臣对陛下和先帝忠心耿耿,绝无半点不敬之意。

恳请陛下给臣一些时间,臣定当找回金刀,以赎臣罪。”

慕容熙看着冯跋,心中暗自得意,但表面上仍装出一副痛心疾的样子:“冯跋,你说得轻巧。

皇后危在旦夕,朕如何能等?若金刀寻不回,你让朕如何向先帝交代?如何向天下臣民交代?”

冯跋无言以对,只能伏地请罪。

慕容熙见状,缓缓说道:“冯跋,朕本不忍惩处于你,但国法难容。

即日起,免去你中书监一职,回家自省,待金刀寻回,再做定夺。”

冯跋心中明白,这是慕容熙借机打压自己,但此时他毫无还手之力,只能领命谢恩,黯然退下。

冯跋被免职的消息传出后,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

一些与冯跋关系密切的大臣,心中虽为他鸣不平,但因畏惧慕容熙的威严,不敢公然为他求情。

然而,仍有几位忠心于冯跋的大臣,联名上书,恳请慕容熙网开一面,给冯跋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

慕容熙看着这些奏折,嘴角微微上扬,他知道,第二步计划可以实施了。

慕容熙将这些大臣召入宫中,先是严厉斥责他们与冯跋结党营私,意图扰乱朝纲。

然后,他话锋一转,说道:“朕念在你们多年为朝廷效力,此次暂不追究。

但你们需与冯跋划清界限,不得再有往来。

否则,朕绝不轻饶。”

这些大臣们心中明白,这是慕容熙在分化他们与冯跋的关系。

但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和性命,他们只能无奈地答应。

与此同时,慕容熙又暗中指使亲信大臣,在朝堂上宣扬冯跋的“罪行”

,抹黑他的形象,让更多大臣对冯跋产生不满和疏离。

冯跋虽被免职,但他并不甘心就此失败。

他暗中联络自己的亲信和旧部,试图找出金刀失窃的真相,还自己清白。

然而,慕容熙早有防备。

他派密探监视冯跋的一举一动,一旦现有可疑人员与冯跋接触,便立刻将其逮捕。

冯跋的一位亲信,在外出寻找线索时,被慕容熙的密探跟踪。

这位亲信察觉到危险后,试图摆脱跟踪,但最终还是被密探抓住。

密探对他严刑拷打,逼他供出冯跋的计划。

冯跋得知亲信被捕后,心中焦急万分。

他深知,若亲信扛不住严刑,供出他们的计划,后果将不堪设想。

于是,他决定改变策略,暂时隐忍,等待时机。

慕容熙见冯跋暂时没有动作,心中不免有些担忧,担心冯跋在暗中积蓄力量,准备反击。

于是,他与苻皇后商议,决定故布疑阵,引蛇出洞。

慕容熙故意在朝堂上透露,自己对冯跋的处罚有些过重,心中已有赦免他的念头。

同时,他又让亲信大臣在私下里向冯跋的旧部传递这个消息,引诱他们有所行动。

冯跋的旧部们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大喜。

他们认为慕容熙回心转意,纷纷劝说冯跋进宫向慕容熙谢罪,以求官复原职。

冯跋心中警惕,他深知慕容熙此举必有阴谋。

但他的旧部们却迫不及待,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在旧部们的再三劝说下,冯跋决定将计就计,看看慕容熙到底有何打算。

冯跋精心准备后,带着几名亲信,进宫向慕容熙谢罪。

当他们踏入皇宫的那一刻,便感觉到气氛异常紧张。

侍卫们神色警惕,目光紧紧盯着他们。

冯跋心中明白,此次进宫,必定危机四伏。

但他别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前行。

在大殿之上,冯跋跪地叩,向慕容熙表达自己的悔意,并恳请慕容熙赦免自己的罪行。

慕容熙看着冯跋,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冯跋,你可知罪?”

冯跋低头说道:“陛下,臣知罪。

臣遗失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