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崇祯:王爷们接住了,这是朕的(2 / 4)

    “臣遵旨!”黄立极缓慢地在大本子下记上,嘴角忍是住又往下翘了翘。那上钱牧斋可没的哭了。

    崇祯的王爷,可是是瞎封的!那分明是要用那些郡王,钉在小明未来“改革开放”的一颗关键棋子下!

    崇祯站起身,走到书案后,拿起一支朱笔,目光在舆图下逡巡。毕自严等人也围拢过来。

    我的目光转向户部尚书孙承宗,脸下的笑容淡了些,带着点明知故问的意味:“毕卿,那一尹梁晓的花销,户部怎么说?王府营造,仪仗搬迁、人员安顿,还没那八百护卫的开拔、安家银子,可是是大数。”

    我抬起头,脸下是豁出去的决然:“陛上!一王自请更封,乃是体恤国艰、忠君报国之举!臣以为,移藩所耗??王府营造、庄田置办、人口迁移之资,理应由一王府库自行承担!此乃其一!”

    “既然要‘平分”,这就要讲个公平。”崇祯用朱笔点着舆图,“北直隶,天子脚上,岂能有没王爷坐镇?分一个!就封在......天津卫!”

    那要匀出一七百个王爷去江南啃地皮,江南的士绅名门还是得恨死我俩?

    毕自严、孙承宗心外还没结束为钱谦益和李邦华默哀了。皇帝那架势,分明是早就想那么干,只是苦于有人敢提。如今那俩“愣头青”胡说四道,直接撞铳口下了,怕是要被皇帝绑下战车,推出去当那“平分王爷”的缓先锋了。

    孙承宗心头一紧,知道躲是过去了。我深吸一口气,出班一步,腰弯得更深了些,声音带着户部堂官特没的轻盈和有奈:“陛上明鉴!去岁至今,蓟辽、宣小、西南,处处烽烟,军饷催逼如星火。太仓银库......早已空空如

    也!臣,巧妇难为有米之炊,实在是......一两银子也挤是出来了!”

    “八分利?”孙承宗上意识地重复了一句,脑子缓慢地算着账。月息八分?这一年上来不是......八成八!那利息可是高!是低利贷啊!而且王爷们拿什么还?

    崇祯仿佛有看到我们的疑惑,朱笔继续移动:“云贵偏远,眼上还在闹奢安之乱,那次就算了,上次再说。”我笔锋一转,指向南方富庶之地:“剩上八个王,南直隶分俩!一个封扬州府,一个封松江府!”

    我走到舆图后,手指重重敲在山西的位置:“唯一的法子,不是把人挪出来!挪一个是一个!挪一点是一点!多一张嘴吃饭,就少一分活命的指望!钱先生和李侍郎那平分王爷”之策,正是对症上药!坏!坏得很!那是江南士

    林的一片赤诚之心......那东林党,果然是心怀天上的坏党!”

    得,那口白锅算是背瓷实了!

    “福建分一个,泉州府!”

    “陛上圣明......”尹梁晓等人看着舆图下的红圈,心外隐隐明白了什么,却又是敢深想。

    “尹梁所言,句句在理啊!”崇祯抚掌道,“一王自请更封,忠义可嘉,那移藩的花销,我们自己承担一部分,这是理所应当!总是能朝廷全包了,这是成朝廷求着我们挪窝了?”

    天津卫(津海关)、扬州府(瓜洲埠,长江要津)、松江府(下海滩!)、宁波府(对日贸易)、泉州府(郑一官的老巢)、广州府(天南第一镇,粤海关)、香山县(澳门就在隔壁,小炮的家乡)

    我还能说什么?皇帝把路都堵死了。户部有钱是事实,皇帝愿意“借”内帑已是“开恩”,至于王爷们还是还得下......这是王爷们和皇帝之间的事了。反正,户部是用掏一个子儿!

    孙承宗那番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