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放长线,钓大鱼(第四更,求月票)(3 / 4)

匍匐称臣。

    然而夜深人静时,他也常独自站在院中仰望星空,心中忐忑难安。他知道,这条路一旦踏上,便再无回头。朝廷今日放他出去,明日也可能召他回来,甚至……派兵剿灭。魏忠贤说得对,他不是不可替代。若他不成器,自有别的藩王顶上。

    但退路早已断绝。留在太原,不过是多活几年的囚徒;走出去,哪怕战死沙场,也是堂堂正正的朱家男儿。

    十日后,第一支五千人的先遣部队启程南下。领军者正是覃磊绍,临行前他在祖宗牌位前焚香叩首,发誓:“若不能为我朱家打出一片天地,誓不还乡!”身后七十余名同族兄弟齐声应和,声震屋瓦。

    大军出发当日,太原百姓夹道围观。许多人从未见过宗室子弟披甲上阵,无不惊叹。有老人抹泪道:“这才是咱大明的王爷啊……不像这些年,光会吃喝玩乐。”更有孩童追着队伍奔跑,高喊“朱家军!朱家军!”

    朱求桂登上城墙,目送旗帜远去,久久不语。魏忠贤站他身旁,忽然道:“王爷,您知道为什么万岁爷选您吗?”

    朱求桂摇头。

    “因为您弱。”魏忠贤冷冷道,“正因为您一直窝囊,没人看得起,所以您起兵,才不会让朝廷太过忌惮。换作秦王、周王那种强势藩王,刚提募兵二字,锦衣卫就得上门拿人。可您不一样,您是废物,是笑话,所以陛下才敢给您刀??因为他信您翻不了天。”

    朱求桂浑身一震,转头看向魏忠贤。

    后者却只是笑了笑:“可现在,您要证明给他看……废物也能成龙。”

    风卷残云,雁过无痕。晋王护卫军南下的消息如野火燎原,迅速传遍南北。北京紫禁城内,崇祯帝听完司礼监奏报,默默放下茶盏,望向乾清宫外苍茫暮色,低声自语:“朕放虎归山,不知是福是祸……但若再不放手,这江山,怕是要塌了。”

    与此同时,在四川遵义府深山之中,一座隐秘山寨内,几个身穿獠牙铠甲的蛮将正围坐议事。中央一人头戴金冠,面容阴鸷,正是永宁残部首领奢寅。他听完探子汇报,猛然拍案而起:“晋王?一个养在笼里的猪猡,也敢来西南撒野?传令各寨,集结兵马,等他进来,我要让他葬身乌江!”

    而在云南昆明,黔国公沐天波接到塘报,凝视良久,终是叹息:“沐家守滇百年,如今竟要眼看他人复制我沐氏之路么?”他起身踱步,忽而冷笑,“也好,若那晋王真能在川黔立足,或许……真能替朝廷镇住这片乱地。”

    时间如流水,转眼已是冬去春来。晋王军一路南下,沿途收编溃兵、吸纳流民,兵力迅速膨胀至一万五千人。凭借重金贿赂与分化策略,成功策反播州杨氏一部,打通进入贵州通道。四月间,大军兵临遵义城下,与奢寅决战在即。

    战前誓师大会上,朱求桂亲自登台,面对数万将士,高举宝剑,声嘶力竭:“今日之战,非为一人之荣辱,乃为我朱家血脉争一口活气!谁说宗室只能吃闲饭?谁说天潢贵胄不能上阵杀敌?告诉你们??我朱求桂在此立誓:破城之后,凡斩一级者,赏银十两;先登城者,赐田二百亩,奏请赐名入玉牒!若有战死者,其家世代免赋,子女由本王抚养成人!”

    “愿随王爷,赴汤蹈火!”

    “愿随王爷,开疆拓土!”

    “朱家军!朱家军!朱家军!”

    呐喊声直冲云霄,惊起山中群鸟纷飞。

    那一夜,朱求桂彻夜未眠。他取出珍藏多年的《皇明祖训》,翻开第一页,上面写着:“天下之大,非一人所能治,必分封建屏,以卫社稷。”他盯着那句话看了许久,终于提笔,在空白处写下一行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