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1(2 / 2)

年,却从未认真了解过这些都是什么,他如今又在为什么忧虑呢

沙漏一点一滴流下。

宁锦婳的眉头越皱越紧,滇南的官员任免、税赋水利这类太复杂,她看不懂,却从来往的信件中,隐约窥见了他终日愁眉不展的原因。

仲春到盛夏,从北到南接连几个月不下雨,春苗难育,水渠干涸,除了江南等地可引水灌溉,其余诸地皆报请旱灾,今秋恐将颗粒无收。

滇南地势险要,本有易守难的优势,可随之相对的是山多平地少,肥沃的良田就更少了。隔壁南诏国的行脚商人来滇南只做两样生意,一样是奴隶,另一样便是粟、麦、谷之类的粮食。

如今南诏那边知晓大齐的旱灾,手里捏着大把粮不愿意卖,本地大商户囤积居奇,想趁机哄抬粮价大赚一笔。如今各大州郡已启用常平仓,但僧多粥少,加上陆寒霄豢养私兵,军需也是一大开支,若一直这么下去,恐怕熬不过今年冬天。

寻常的旱灾只发生在方圆百里、至多千里,常平仓一开,随即上报朝廷,从附近诸地调粮,也就平平安安过去了,但今年干旱的范围实在太大,江南那边有余粮也是先运往京都,滇南偏僻路远,只能同临近的南诏做生意。

简而言之,缺粮、缺钱

其实自宁锦婳掌家以来,她已隐隐察觉出一些端倪。

她看了往年的账本,王府每月的开支并不大,还比不了当初的宁国公府,自从她到了这里后每月额外增加一千两,走陆寒霄的私账。

当时她便觉得怪怪的,问陆寒霄,他只道“不够使与我说便是,你不用操心旁的。”

几个月后她才明白,原来王府的开支来自藩地赋税,一年前新王爷即位,照例减免三成赋税,封地的百姓欢欣鼓舞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