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得将白饶(1 / 2)

吴权率领两千精锐马步军,押送着十箱高丽国进贡的金银珠宝,浩浩荡荡离开辽东。

队伍前头,典韦手持双铁戟开路,白善则带着斥候在前方探路。

这支队伍旌旗招展,铠甲鲜明,引得沿途百姓纷纷驻足观望。

行至涿郡,吴权特意前往拜见州牧刘虞,将两箱璀璨夺目的珠宝献上。

刘虞见到这些来自高丽的奇珍异宝,眼中泛点泪花,曾几何时他多么想带领幽州军打败高丽,收复故土,如今终于有人替自己做到了。

少顷,刘虞矜持地捋须道:"

吴将军远道而来,实在辛苦。

"

吴权恭敬地行礼,解释道:"

下官此次进京,一是为谢陛下恩典,二是与西凉旧友叙旧,绝不久留。

辽东政务已全权委托管宁、徐晃打理。

"

刘虞认真地听着,赞许的点了点头。

离开涿郡后,吴权率部进入河间国境内。

此时正值春夏之交,田野间麦浪翻滚,本该是一派祥和景象,却因黑山军作乱而显得萧条冷落。

在鄚县城外,吴权遇到了正在与黑山军对峙的河间校尉鞠义。

数年不见,昔日那个鲁莽的章武小校已成长为沉稳的将领,麾下兵强马壮,军容严整。

鞠义见到老友分外欣喜,拉着吴权的手说道:"

吴兄来得正好!

杨凤、李大目这两个贼盘踞河间多时,不如助我一臂之力,共剿此贼?"

吴权闻言暗自盘算:自己此行重在司隶,若在此损耗兵力,得不偿失。

正欲婉拒,身旁的白善突然低声道:"

主公,末将族兄白饶正在李大目军中为将,或可设法联络。

"

吴权眼前一亮,当即与鞠义密议。

最终商定分兵两路:吴权率本部兵马,加上鞠义拨付的三千精锐,由张合辅佐,北上攻打盘踞易县的李大目;鞠义则亲率主力南下高阳,对付杨凤。

行军途中,吴权特意观察这位历史上鼎鼎大名的"

河北四庭柱"

之一张合。

只见他三十出头年纪,面容刚毅,行军布阵极有章法。

吴权多次借故与之攀谈,试图招揽。

一次夜宴上,吴权举杯道:"

儁乂兄用兵如神,若愿随我去辽东,必当重用。

"

张合却恭敬而坚定地回绝:"

多谢太守厚爱,然合乃河间鄚县人,家中老母在堂,实在不忍远离故土。

"

吴权虽感遗憾,却也欣赏他的孝心,不再勉强。

与此同时,白善已秘密联系上族兄白饶。

原来白饶本是黑山军领褚燕的心腹,奉命潜伏在李大目身边。

听闻吴权来意,白饶当即应允作为内应。

双方约定:白饶先烧粮草制造混乱,再开城门接应。

是夜三更,易县城内突然火光冲天。

李大目从睡梦中惊醒,还未及披甲,城外已响起震天喊杀声。

白饶亲自打开西门,吴权率军长驱直入。

张合一马当先,在街巷中与仓皇应战的李大目狭路相逢。

两人交手不到十合,张合的钢枪已刺穿李大目咽喉。

黑山军见领毙命,纷纷跪地投降。

此战吴权不仅收编三千降卒,更得白饶率领的一千精锐来投。

南线战场上,鞠义同样势如破竹。

他利用杨凤轻敌冒进之机,设伏大破黑山军,将残部逐出河间国境。

捷报传来时,吴权正在清点战利品。

他特意将李大目私藏的一柄镶玉宝刀赠予张合,笑道:"

此番多亏儁乂兄神勇,此刀聊表谢意。

"

张合推辞不过,只得收下,对这位辽东太守的豪爽也生出几分敬意。

战后,吴权在易县休整三日。

他命白善协助白饶整编降军,自己则与鞠义把酒言欢。

酒过三巡,鞠义拍案道:"

兄长用兵越老练了!

不如留在冀州,你我联手,何愁功名不立?"

吴权笑而不答,只是举杯相敬。

他心里清楚,河间虽好,却非久留之地。

司隶那边,还有更重要的事等着他去做。

临别之际,鞠义亲自送行至鄚县边界。

吴权望着身后新增的四千兵马,对白善低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