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o4章 雁门之战(1 / 2)

四国争霸 牟山刀客 1128 字 2天前

雁门关,坐落于雁门郡北侧,是华夏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军事要塞之一。

自古便有“天下九塞,雁门为”

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并称“外三关”

,扼守中原与塞外的咽喉要道,见证了无数烽火狼烟与王朝兴衰。

雁门关所在的勾注山(雁门山)地势险峻,两峰夹峙,中有一径盘旋而上,易守难攻。

关城依山而建,墙高壕深,历代均在此修筑长城、烽燧、堡寨,形成严密的防御体系。

因其地势如大雁飞越之门户,故得名“雁门”

自春秋战国赵武灵王设关以来,雁门关便成为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屏障。

西汉时,李广曾在此抗击匈奴,留下“飞将军”

的威名。

雁门关可谓是吴、吕之战的关键,只有打破雁门关,幽州军才能长驱直入,进取并州。

而雁门关守将牵诏,子子经,早年从师乐隐,与刘备是刎颈之交,刘备归附公孙瓒时,和刘备一同归附,后看不惯公孙瓒的作为,一气之下西出渔阳,经雁门,在太原受到了陈宫的礼遇,陈宫向吕布极力推荐牵诏,吕布见其勇武,封其为西乌桓校尉,镇守雁门。

牵诏到任后,果然不负吕布之望,多次打败西乌桓,并迫使单于能臣氐归降吕布。

朔风呼啸,卷起漫天黄沙。

太史慈勒住战马,眯起眼睛望向远处烟尘滚滚的地平线。

他粗糙的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铁脊蛇矛的枪杆,感受着兵器上传来的冰凉触感。

"

来了。

"

身旁的张合突然低声道。

只见远处尘烟中,一队骑兵如鬼魅般浮现。

为的将领身披乌桓皮甲,手持弯刀,正是牵诏。

"

列阵!

"

太史慈一声暴喝,声如雷霆。

幽州骑兵迅展开阵型,战马不安地打着响鼻。

太史慈注意到自己的坐骑——一匹幽州马正不安地刨着蹄子,而对面的并州马却昂挺立,足足比己方战马高出半个头。

两军相接的瞬间,金属碰撞声震耳欲聋。

牵诏的乌桓突骑借着马匹高大的优势,居高临下地劈砍。

太史慈亲眼看见一名幽州骑兵被连人带马砍翻在地,鲜血喷溅在黄沙上,瞬间被干渴的大地吞噬。

"

杀!

"

太史慈怒吼着挺矛刺向一名乌桓骑兵。

铁脊蛇矛精准地刺入对方咽喉,但更多的敌人涌了上来。

他感到手臂麻——每一次格挡都要用尽全力才能架住对方势大力沉的劈砍。

张合的情况同样不妙。

他的长枪在混战中折断,此刻正挥舞着佩剑苦苦支撑。

一匹并州马突然人立而起,前蹄重重踏在一名幽州骑兵的胸口,骨骼碎裂的声音清晰可闻。

"

将军小心!

"

亲兵的喊声让太史慈猛然回神。

一柄弯刀擦着他的头盔划过,在铁盔上留下一道深深的凹痕。

他反手一刺,将偷袭者挑落马下,但更多的乌桓骑兵已经突破了侧翼。

"

撤!

快撤!

"

张合的声音在混乱中传来。

残余的黑虎军且战且退,多亏军中还有几十匹西凉马断后,才勉强稳住阵脚。

夕阳西下时,残兵败将终于退回大营。

太史慈翻身下马,现自己的双腿竟然在微微抖。

他从未想过会在马背上吃这么大的亏。

军帐内,贾诩正在灯下研读竹简。

见二人进来,他缓缓抬头,目光在二人染血的战袍上停留片刻。

"

败了?"

简单的两个字,却让两位猛将羞愧难当。

太史慈重重地坐在席上,拳头砸在案几上:"

那牵诏的骑兵着实可恶!

马比我们高,刀比我们长,打起来处处受制!

"

张合解下破损的铠甲,露出肩膀上一道狰狞的伤口:"

我军骑兵根本近不了身,每次交锋都要仰着头打,太吃亏了。

"

贾诩轻轻摇动扇巾,烛光在他脸上投下变幻莫测的阴影。

他似笑非笑地看着二人:"

二位将军可知,为何当年霍去病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