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诸葛意图(1 / 2)

四国争霸 牟山刀客 1568 字 2天前

这一日,天光初亮,山间的晨雾尚未完全散去。

诸葛亮乘坐的四轮车在亲卫的护卫下,终于抵达了斜谷南口的前沿阵地。

车轮碾过碎石,出吱呀的声响,在这片战前的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

他示意停车,在侍卫的搀扶下,缓缓站起身,手搭凉棚,向谷内望去。

这一望,饶是诸葛亮一生见惯风浪,心下也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只见前方的斜谷道,与他记忆中以及地图上所标示的已然大不相同。

原本虽狭窄但尚可通行的路径,此刻竟被无数巨大的山石堵塞得严严实实。

那些巨石,小的如房屋,大的简直像小山包,它们杂乱却又带着某种刻意地堆叠在谷道最险要的位置,形成了一道道令人望而生畏的壁垒。

石壁陡峭,猿猴难攀,更不用说大队人马和辎重车辆了。

而在这些巨石壁垒的后方,隐约可见北汉军森严的营寨。

旌旗招展,刁斗森严,鹿角、壕沟一应俱全,巡逻的士兵队伍穿梭其间,秩序井然。

一股沉凝如铁的杀气,隔着老远都能清晰地感受到。

诸葛亮的目光锐利如鹰,缓缓扫过整个防御体系。

他注意到对方营寨的选址极为讲究,依山傍水,占据了绝对的地利。

阵型的布置更是深谙兵法,前后呼应,左右联动,几乎找不到明显的破绽。

尤其是侧翼水源地的防护,更是重重设防,显露出布阵者缜密的心思。

他的眉头微微蹙起,心中升起一丝疑虑。

据他所知,北汉在西北的主将是征西将军白善,此人虽是一员老将,经验丰富,但用兵风格似乎更偏向于稳扎稳打,正面交锋,而非如此……精巧而富于谋略。

“张祎。”

诸葛亮轻声唤道。

随侍在侧的谋士张祎立刻上前一步,躬身应道:“丞相,下官在。”

诸葛亮依旧望着远处的北汉军营,语气平静无波,但熟悉他的人能听出那平静下隐藏的波澜:“对面统兵之人,可是那北汉征西将军白善?”

张祎早已做足了功课,立刻回答道:“回丞相,据我军密探多方打探确认,如今在斜谷前线主持防务、布下此阵的,并非白善本人。

而是来自凉州天水城的一员名叫姜维的小将军。”

“姜维?”

诸葛亮轻声重复着这个名字,似乎在记忆中搜寻相关的信息。

他缓缓坐回四轮车上,羽扇轻摇,目光中流露出思索之色,随即化为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姜维……好个姜维,年纪轻轻,布阵竟有如此章法,环环相扣,沉稳老练,堵死要道,抢占水源,这是要与我打一场持久对峙啊。”

张祎见丞相对此人感兴趣,便继续禀报他所掌握的情报:“丞相,据闻此番北汉应对我军的整体策略,并非出自白善,也并非全是这姜维之功。

对面营中,还有一位关键人物。”

“哦?”

诸葛亮目光一闪,“何人?”

“乃北汉昭武皇帝吴权亲自任命的一位军师,名叫司马懿。”

张祎压低了声音,“此人原是魏国老臣司马朗的儿子,据说从小便聪慧过人,有神童之誉,在河内温县一带颇有名声。

魏国灭亡后,他被吴权掘,收为己用,甚为倚重。

而这次提出‘五路’进犯我大汉策略的,据细作传回的消息,主导者正是此人!”

“司马懿……司马朗之子……”

诸葛亮喃喃自语,他深邃的目光仿佛穿透了眼前的群山,看到了那个素未谋面却已给他制造了巨大麻烦的对手。

他沉默了片刻,手中的羽扇也停止了摇动,最终,用一种只有自己才能听清的声音,缓缓说道:“原来如此。

‘五路伐蜀’之策,竟是出自他手……此人,万不可小觑啊。”

他意识到,眼前的对手,绝非寻常将领。

一个年轻而富有锐气的姜维,加上一个深沉多智的司马懿,这斜谷,恐怕真的成了一块极难啃的硬骨头。

接下来的几天,蜀军大营异常安静。

与北汉军营每日操练、加固工事的紧张氛围不同,诸葛亮似乎并不急于进攻。

他没有像司马懿预想的那样,立刻派兵试图清理堵塞道路的巨石,或者动强攻。

相反,他派出了大量的细作和精干的小股部队,化整为零,如同溪流渗入沙地一般,悄无声息地融入了斜谷周围的山林之中。

他们的任务并非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