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犀》的价值,在于它证明了方言不仅是文化保育的标本,更是激活汉语诗学潜能的手术台。当诗人用"镜明"折射被普通话滤色镜过滤的精神光谱,用"噈通"的声波探测被现代性麻醉的神经突触,他实际上在实践海德格尔所谓的"语言是存在之家"——只不过这个"家"的梁柱是粤语的声调,砖瓦是岭南的巫傩记忆。在此,树科为陷入范式危机的汉语新诗指明了一条可能路径:唯有重返方言的褶皱深处,才能在全球化语境中重建诗的灵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