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词语的褶皱》(2 / 2)

。这种在地性与普遍性的辩证运动,使诗歌成功规避了后殖民语境中常见的文化本质主义陷阱,展现出真正的诗性智慧。

在符号的增殖与坍缩中,《我》最终完成了对主体性的拓扑学重绘。那个不断变形滑动的\"我\",既非传统抒情诗中的统一主体,亦非后现代文本中的虚无幻影,而是方言褶皱中生成的动态存在。当最后一个\"天地\"的余韵在粤语声调中消散,我们终于理解:真正的诗性主体,永远是语言自身的舞蹈,是在方言肌理中不断生成消逝的拓扑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