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方言的复调》(2 / 2)

文化记忆的载体。当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侵蚀方言生存空间时,这首诗通过诗意的语言实践,完成了一次文化记忆的保存和重构。这种重构不是怀旧的,而是批判性的——它让我们看到,所谓"标准语"的确立过程,往往伴随着对象牙塔外语言多样性的压抑。

诗歌中反复出现的"话"字值得特别注意。在粤语中,"话"既指"说"的动作,也可指"话语"本身。这种动词与名词的模糊界限,暗示了语言作为实践与作为系统的双重性质。当诗人写道"话系一样噃/又唔喺一样哈"时,他实际上揭示了语言认同的表演性——"一样"不是本质的状态,而是被"话"(说/表演)出来的效果。这种认识与朱迪斯·巴特勒对性别表演性的分析具有相似的理论锋芒,都将看似自然的范畴揭示为话语建构的产物。

五、结论:方言诗学的政治潜能

《讲嘢啫》的深刻性在于,它通过极简的语言形式,展现了方言诗学的政治潜能。这首诗不是简单的方言展示,而是通过方言与标准语的张力,暴露了语言背后的权力机制。在文化同质化日益加剧的当代社会,这样的诗歌实践提醒我们:保卫语言的多样性,不仅是文化保存的需要,更是抵抗符号暴力的政治行动。当"细路仔"的粤语与"阿爷"的官话在诗歌空间中获得平等地位时,一种民主的语言伦理也随之显现——没有一种语言应该天生屈居次要地位,每种语言都承载着独特的世界经验。

《树科诗笺》中的这首小诗,以其看似随意的口语表达,完成了对语言等级制度的精妙解构。在这个意义上,它不仅是粤语诗歌的杰出代表,更为我们思考语言与权力、方言与标准语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诗学样本。当读者反复品味"一唔一样?"的疑问时,他们不仅面对着语言的差异,更面对着隐藏在语言差异背后的文化政治命题。这或许就是方言诗学的最高使命——通过语言的复调,让我们听见那些被标准化的世界所压抑的异质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