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论<太阳画公仔>的粤语诗学与政治隐喻》(1 / 2)

《太阳画公仔》(粤语诗)

文/树科

阿爷嘅超大嘅巨笔

嘟冇画到佢嘅仔侄

画嘅嘟喺国画……

阿爷嘅泼墨,红嘅世界

绿笑嘅山峁啊

仲有嘅嘟喺留白……

阿爷佢嘅大作

有思德愚公人民

冇恶霸神化己己……

《树科诗笺》2025.4.5.粤北韶城沙湖畔

《解构与重构:论<太阳画公仔>的粤语诗学与政治隐喻》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的多元图景中,树科的粤语诗《太阳画公仔》以方言的独特质地与隐喻的深邃表达,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张力与思考的艺术空间。这首诗作于2025年4月5日粤北韶城沙湖畔,短短数行,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观照与深刻的价值判断,在粤语方言的韵律与意象的交织中,构建起别具一格的诗歌美学。

一、粤语方言:诗歌语言的在地性与陌生化

诗歌的语言是其灵魂的载体,而方言的运用则赋予诗歌独特的地域色彩与文化韵味。《太阳画公仔》以粤语方言入诗,“阿爷嘅”“嘟冇”“仲有嘅”等极具岭南特色的词汇,瞬间将读者带入粤语文化的语境之中。方言的使用打破了普通话诗歌语言的常规范式,形成了一种陌生化的审美效果。正如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所说:“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了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粤语方言的运用,让诗歌语言重新获得了鲜活的质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再是机械地认知文字符号,而是真切地感受到语言背后的生活气息与文化底蕴。

粤语的独特发音与语法结构,为诗歌带来了别样的韵律节奏。在这首诗中,短促有力的粤语词汇,配合诗歌的分行与断句,形成了一种跌宕起伏的韵律感。这种韵律并非传统诗词格律的严格约束,而是源于方言本身的自然节奏,充满了口语化的灵动与鲜活。它不同于普通话诗歌的规整与典雅,展现出一种更为自由、随性的语言姿态,仿佛是诗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即兴吟唱,拉近了诗歌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强了诗歌的亲和力与感染力。

方言的使用还赋予诗歌强烈的在地性特征。粤语作为岭南地区的代表性语言,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记忆。在《太阳画公仔》中,粤语方言的运用,使诗歌深深扎根于粤北韶城的土地之上,成为地域文化的生动写照。它让读者感受到岭南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生活方式与思维习惯,使诗歌具有了不可替代的地域文化标识。这种在地性的表达,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为当代诗歌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让我们看到方言在诗歌语言创新中的重要价值。

二、意象系统:隐喻的构建与意义的生成

意象是诗歌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太阳画公仔》通过一系列独特的意象构建,形成了一个充满隐喻色彩的意象系统。诗中的“阿爷”“巨笔”“国画”“泼墨”等意象,表面上描绘的是绘画创作的场景,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政治隐喻与历史反思。

“阿爷嘅超大嘅巨笔”这一意象,将“阿爷”与“巨笔”相联系,赋予“阿爷”以创作者的身份。“巨笔”象征着强大的权力与影响力,它可以描绘出世间万物。然而,“嘟冇画到佢嘅仔侄”,这一转折却暗示了权力在行使过程中的选择性与局限性。“画嘅嘟喺国画”,“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在这里代表着正统的、被认可的价值体系与历史叙事。这一意象组合,隐喻着权力对某些事物的忽视与对特定价值体系的推崇,引发读者对权力运作机制与历史书写的思考。

“阿爷嘅泼墨,红嘅世界/绿笑嘅山峁啊/仲有嘅嘟喺留白”,这几句诗中,“泼墨”展现出创作的豪迈与大气,“红嘅世界”与“绿笑嘅山峁”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象征着理想中的美好社会图景。然而,“留白”的存在却打破了这种完美,它暗示着在看似美好的表象之下,仍存在着未被言说、未被展现的部分。留白艺术在传统中国画中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它以无胜有,给观者留下想象与思考的空间。在这首诗中,“留白”的意象同样具有丰富的隐喻意义,它让读者去探寻那些被遮蔽的真相,思考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

“阿爷佢嘅大作/有思德愚公人民/冇恶霸神化己己”,这里“思德愚公人民”代表着具有高尚品德、勤劳奋斗的人民群体,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与推动者;而“恶霸神化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