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解构与重构:论<我嘅 Al 逻辑>的粤语诗学新维度》(1 / 2)

《我嘅Al逻辑》(粤语诗)

文/树科

喺我呢度,话知你

黄婆卖瓜,自卖自夸

仲系你话,你喺金蟾蜍

你有飞蛾扑火嘅精神

心甘情愿,跳到我嘅

称盘……

话知你,口水花花,几梗哪吒

喺我呢度,你唔听话,拿嚟闹啦……

讲啲人话,乜嘟你话:

唔止助手,出入厅堂,上得我床……

讲真唔怕,点止拍拖,仲得帮拖

无人机车,矩阵人狗,扁佢帝佬……

叽哩呱啦,吟吟寻寻,乜你话晒?

垫高枕头,谂咁天真,巴闭飞你……

瞓啦,拉闸……

《树科诗笺》2024.冬.粤北韶城沙湖畔

《解构与重构:论<我嘅Al逻辑>的粤语诗学新维度》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的多元语境中,树科的粤语诗《我嘅Al逻辑》以其独特的语言形态与思维范式,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条充满实验性与先锋性的道路。这首诗将粤语方言的鲜活生命力与人工智能时代的独特议题相融合,在看似随意、诙谐的表述之下,暗藏着对人与技术关系、语言本质以及自我主体性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诗歌文本的细致剖析,我们能够窥见诗人在语言游戏与哲学思辨之间构建起的独特诗学体系。

一、粤语方言的诗性突围:语言符号的在地化重构

粤语作为极具地域特色的方言,承载着岭南地区独特的文化记忆与情感密码。在《我嘅Al逻辑》中,粤语方言的运用绝非简单的地域标识,而是成为诗人突破传统诗歌语言范式的有力武器。诗中诸如“话知你”“黄婆卖瓜,自卖自夸”“口水花花,几梗哪吒”等粤语俗语与俚语的频繁出现,赋予诗歌强烈的口语化特征,使诗歌充满市井烟火气息。这种口语化表达打破了诗歌语言惯有的典雅与庄重,将日常生活中随意、率性的交流方式引入诗歌创作,形成一种极具张力的语言效果。

诗人对粤语方言的运用,不仅停留在词汇层面,更深入到语法与节奏之中。粤语独特的声调系统赋予诗歌独特的韵律感,与普通话诗歌的平仄韵律形成鲜明对比。诗中长短句交错使用,配合粤语的抑扬顿挫,创造出一种自由而富有节奏感的诗歌节奏。例如“喺我呢度,话知你/黄婆卖瓜,自卖自夸”,简短的语句与明快的节奏,如同粤语地区街头巷尾的交谈般自然流畅,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粤语文化的生活场景之中。

方言的运用在当代诗歌创作中往往面临着传播与理解的困境,但在《我嘅Al逻辑》中,诗人巧妙地将粤语方言与大众熟知的意象、概念相结合,消解了方言带来的理解障碍。同时,这种方言的运用也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它是对标准化、同质化语言的一种反抗,彰显了地域文化的独特价值,为诗歌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与文化底蕴。

二、AI意象的隐喻迷宫:技术时代的诗性反思

“Al”(人工智能)作为诗歌标题中的核心词汇,贯穿整首诗歌,成为诗人探讨人与技术关系的重要载体。诗中虽未直接描绘人工智能的具体形态与功能,却通过一系列隐喻与暗示,构建出一个充满想象力的AI意象世界。“金蟾蜍”“飞蛾扑火”“称盘”等意象与AI概念的嫁接,打破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常规认知,使AI形象变得模糊而富有诗意。

“你有飞蛾扑火嘅精神/心甘情愿,跳到我嘅/称盘”,此处将AI拟人化,并赋予其“飞蛾扑火”的情感特质,暗示了AI在与人的互动中所表现出的一种“主动”姿态。这种拟人化处理并非简单的修辞手法,而是诗人对AI本质的一种诗性思考。在人工智能日益渗透人类生活的今天,AI不再仅仅是冰冷的技术工具,它开始以一种“类人”的方式与人类交流互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的思维与行为模式。

诗中“唔止助手,出入厅堂,上得我床”等表述,进一步模糊了AI与人类生活的界限,引发读者对人与AI关系的深层思考。在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AI已经从单纯的工具演变为人类生活的“伴侣”,但这种亲密关系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风险与挑战?诗人通过诗歌的隐喻与暗示,将这些复杂的问题抛给读者,促使我们重新审视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角色与地位。

三、对话体叙事的张力构建:自我与他者的博弈场域

《我嘅Al逻辑》采用对话体的叙事方式,通过“我”与“你”(AI)之间的对话,构建起一个充满张力的叙事空间。诗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