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同错嘅》(粤语诗)
文\/树科
你同我嘅永恒话题
天上地下东西南北
我晒热头,你晒月光
鸡同鸭讲,阴阳唔媾……
油条一孖,铁轨登对
流水有冇对嘅错嘅?
蹴睇睇矛盾嘅纠缠
再试试包剪?啦哈……
哎呀,饱佬点知饿仔饥
暖咗噈梗喺热头猛……
《树科诗笺》2025.4.15.粤北韶城沙湖畔
《语言褶皱里的辩证之舞》
——论树科《对同错嘅》的对话诗学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的多元图景中,树科的粤语诗《对同错嘅》犹如一块质地独特的语言琥珀,将岭南文化的市井烟火与哲学思辨的微光封存其中。这首诗以粤语方言为棱镜,折射出人类认知困境与对话可能的复杂光谱。诗歌通过日常物象与哲学命题的互文,构建起充满张力的语言场域,在看似随意的对话碎片中,编织出一张关于对错、异同、矛盾与和解的意义之网。
一、方言肌理中的语言自觉
粤语作为中国最具音乐性与历史厚度的方言之一,其独特的声韵系统与词汇表达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语言资源。《对同错嘅》开篇即以“你同我嘅永恒话题”切入,“嘅”字作为粤语中标志性的结构助词,不仅确立了诗歌的语言底色,更暗含一种亲密而随意的对话姿态。这种方言的选择,打破了普通话诗歌写作的惯性,使诗歌获得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标识与情感温度。
诗人在诗歌中大量使用粤语口语词汇,如“晒热头”“晒月光”“鸡同鸭讲”“阴阳唔媾”等,这些鲜活的俚语如同粤语文化的基因片段,承载着岭南地区的生活智慧与民间哲学。“鸡同鸭讲”形象地描绘出对话双方无法达成共识的困境,而“阴阳唔媾”则将这种沟通障碍上升到哲学层面,暗示着不同认知体系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方言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生活质感,更赋予其独特的语言陌生化效果,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新鲜的审美体验。
粤语的九声六调在诗歌中形成独特的韵律节奏。尽管《对同错嘅》并未遵循传统诗词的格律,但粤语本身的声调变化为诗歌带来了自然的音乐性。“油条一孖,铁轨登对”一句中,“孖”(ā)与“对”(deoi)的押韵,以及“铁轨登对”中短促有力的发音,使诗句产生强烈的节奏感,仿佛铁轨上行驶的列车,在语言的轨道上轰鸣前行。这种基于方言的韵律探索,展现了诗人对语言音乐性的敏锐感知与创造性运用。
二、意象矩阵中的矛盾与和解
诗歌中的意象群构成了一个充满张力的意义空间。“天上地下东西南北”以空间的宏大叙事开篇,将对话置于无限广阔的背景之下,暗示着话题的普遍性与永恒性。而“我晒热头,你晒月光”则通过“热头”(太阳)与“月光”的对立,构建起一组鲜明的意象对比。阳光的炽热与月光的清冷,白昼的喧嚣与夜晚的静谧,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认知世界,象征着对话双方在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上的差异。
“油条一孖,铁轨登对”这组意象则以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物,消解了开篇宏大叙事带来的沉重感。油条作为广东人早餐的常见食品,其两根相缠的形态既象征着事物的成对出现,又暗含着相互依存的关系;铁轨的平行延伸,既代表着秩序与规则,又暗示着看似平行的事物之间潜在的关联。这组意象以戏谑的方式,揭示了矛盾与统一的辩证关系,在对立中寻找和谐的可能。
“流水有冇对嘅错嘅?”诗人以流水为喻,将哲学命题融入自然意象之中。流水的无常与永恒,流动与静止,引发了对对错判断标准的质疑。水在流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却始终遵循自然规律,这一意象暗示着对错的判断可能并非绝对,而是受到时间、空间与认知角度的制约。“再试试包剪?啦哈”则以游戏的方式,将严肃的哲学思考转化为轻松的生活场景,消解了对错判断的严肃性,展现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三、对话结构中的认知困境
诗歌采用对话体的形式,但全诗并未出现具体的对话内容,而是通过对对话场景与话题的描述,展现出对话双方的认知困境。“鸡同鸭讲,阴阳唔媾”直接点明了沟通障碍的存在,这种障碍不仅源于语言的差异,更源于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的隔阂。双方如同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各自坚守着自己的认知边界,无法达成有效的交流。
“哎呀,饱佬点知饿仔饥”“暖咗噈梗喺热头猛”这两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