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解构与重构:论《我哋梦蝶》的方言诗学实践》(2 / 2)

理基因。

4.2微信时代的传播困境

在UTF-8编码中,"噈"字需占用3个字节却无法在多数输入法显示,这种技术壁垒隐喻着方言书写的当代困境。诗人通过汉字重构(如"噈"=口+就)实施德赛托式的"战术抵抗",将技术限制转化为创作资源。

4.3福德经济的语言学转换

"好心噈嚟好前途"蕴含粤语社会的福德经济学:通过"好"(hou2)字的重复施为,将道德资本(好心)兑换为现实利益(前途)。这种转换依赖粤语特有的高平调(55),在声调持续中完成祝福能量的蓄积与释放。

结语:元诗维度的地方性知识

《我哋梦蝶》最终超越了方言书写的在地性,在沙湖畔构建起元诗(arspoetica)的通用模型。当"喺/系"的语法区分解构西方存在论时,当声调连读重写认知语言学时,这首粤语诗实际上发明了全新的诗学语法。它证明地方性知识不仅可以解构普遍性,更能生产出更具解释力的理论范式。在这个意义上,沙湖的涟漪已不仅是珠江的水纹,更是全球诗学海洋中的一道智性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