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首语言优美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学思考的作品。整首诗围绕“冇”与“有”的辩证关系展开,探讨了存在与虚无、表象与本质、精神与物质等哲学命题,展现出诗人对世界本质的独特认知与思考。
“冇”与“有”作为中国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在道家思想中有着深刻的阐释。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强调了“无”作为万物根源的重要性。庄子也提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观点,倡导超越功利与世俗的束缚,追求精神的自由与超越。《冇有有冇》中的“冇”与“有”,并非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统一。诗中“睇唔到嘅”与“睇得到嘅”的对比,正是对这种辩证关系的具体呈现。那些肉眼无法看见的“大爱”“德道”“灵魂”,虽然无形无相,但却真实存在,并通过“觉悟”“慈悲”“计仔”等具体行为得以显现。这种表达,与佛教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思想不谋而合,都强调了现象与本质的相对性与统一性。
诗的结尾“你谂谂,系唔系心度噈乜嘢嘟有喇”,以一种亲切的口吻与读者展开对话,将哲学思考引向内心世界。在这里,诗人暗示了“有”与“冇”的界限并非绝对,当我们用心去感悟、去思考时,内心便会拥有一切。这种对内心世界的强调,与王阳明“心外无物”的哲学思想相呼应,体现了对主体精神力量的肯定。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被物质欲望所裹挟,忽视了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充实。《冇有有冇》通过对存在本质的深度探寻,提醒人们关注内心的感受与思考,寻找精神的寄托与归宿。
四、诗学价值:对当代诗歌创作的启示
《冇有有冇》的出现,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在语言层面,它证明了方言入诗的可能性与独特魅力。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文化内涵。将方言引入诗歌创作,不仅能够丰富诗歌的语言表达,还能为诗歌注入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使诗歌更具个性与生命力。在全球化与城市化的进程中,方言正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危机,而诗歌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可以成为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的重要媒介。
在意象运用与哲学思考方面,《冇有有冇》打破了传统诗歌意象单一、主题浅显的局限,将虚实相生的意象与深刻的哲学思考相结合,提升了诗歌的思想深度与艺术境界。当代诗歌创作往往过于注重形式创新,而忽视了内容的深度与内涵。《冇有有冇》的成功表明,诗歌不仅可以是情感的抒发,更可以成为哲学思考的载体。诗人应该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从生活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命题,并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将其转化为诗歌语言,使诗歌在审美价值之外,更具思想价值。
此外,《冇有有冇》在诗歌形式与风格上的探索,也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它不拘泥于传统诗歌的格律与形式,以自由灵活的形式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体现了当代诗歌创作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在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诗歌创作应该鼓励创新与突破,打破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探索适合表达当代人情感与思想的新形式、新风格。
综上所述,树科的粤语诗《冇有有冇》以其独特的语言形态、虚实交织的意象、深刻的哲学意蕴和创新的诗学探索,在当代诗歌创作中独树一帜。它不仅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更是对当代诗歌创作的一次有益尝试与探索。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到诗歌艺术的无限可能性,也期待更多诗人能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创作出更多具有思想深度与艺术价值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