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酒量同赏月》诗论诗学赏析(1 / 4)

《酒量同赏月》诗论诗学赏析

文/克克

一、引言

1.1引入《酒量同赏月》

在浩瀚的诗歌海洋中,有一首名为《酒量同赏月》的粤语诗,宛如一颗独特的明珠,散发着别样的光芒。这首诗出自树科之手,收录于《树科诗笺》之中。2025年10月6日,在粤北韶城沙湖畔,它如同一阵清风,吹进了人们的视野。

“千年万古流芳园,春秋家国情怀饮。”开篇便营造出一种宏大的时空氛围,仿佛穿越了千年岁月,让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感受着家国情怀的厚重。而“你一樽、佢几箱、我一杯”的对比,又展现出不同人对酒的态度与境界。酒,在这里成为了情感的寄托,文化的符号。诗人以酒为媒介,将李白诗、东坡词、张公月等文化元素巧妙融合,让人不禁沉醉于那“光嘅烛照”之中,思索着“影嘅存在”的哲理。

如此别具一格的《酒量同赏月》,无疑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往诗论诗学的大门。它以独特的语言风格、深邃的思想内涵,吸引着我们去深入赏析,去探寻其中所蕴含的文学魅力与文化价值。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首诗,开启一场精彩的诗论诗学之旅吧。

二、诗人树科

2.1树科的经历

树科,1962年出生于广东韶关,是一位在诗歌领域有着独特贡献的诗人。他自幼便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成长于粤北韶关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这里秀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灵感。

树科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他以笔为剑,以诗为马,在诗歌的世界里纵横驰骋,用文字记录着生活的点滴,表达着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世界的思考。

树科还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与众多诗人、作家交流互动,不断拓宽自己的创作视野。他的诗歌作品在多个平台发表,受到了读者的喜爱和认可,以其独特的魅力照亮了诗歌的殿堂。

2.2树科创作风格

树科的诗歌风格独树一帜,他的诗歌语言极具特色。他擅长运用粤语进行创作,将粤语的音韵之美、表达之生动巧妙地融入诗歌之中。在《酒量同赏月》中,“佢几箱”“嘟喺影嘅存在”等粤语词汇的运用,让诗歌充满了浓郁的地域色彩,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粤语文化的氛围中,感受到了那份独特的韵味。

树科诗歌的意象丰富而奇特。他善于从生活中捕捉独特的意象,并加以巧妙组合,营造出独特的意境。在他的笔下,酒不再是简单的饮品,而是情感的寄托、文化的象征;月光也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象,而是历史的见证、人生的感悟。这些意象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幅充满诗意与哲理的画面。

树科诗歌的思想内涵深刻。他关注家国情怀、人生哲理等主题,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敬畏、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以及对家国命运的关切。他的诗歌既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有对现代社会的反思,让人在阅读中既能感受到文化的厚重,又能引发对现实的思考。这种创作风格的形成,既源于他自身的文化积淀和生活经历,也与他对诗歌艺术的不断探索与创新分不开。

三、《酒量同赏月》文本解读

3.1诗歌内容概述

《酒量同赏月》以酒与月为线索,展开了一幅丰富多彩、意蕴深长的画卷。“千年万古流芳园”,诗人将时空拉长至千年万古,营造出一个充满芬芳与文化积淀的宏大场景,仿佛历史的长河在此汇聚,文化的精华在此绽放。“春秋家国情怀饮”,又将家国情怀融入其中,让酒成为了承载着家国情感与历史记忆的媒介。

“你一樽、佢几箱、我一杯”,通过不同人饮酒量的对比,展现了不同人的性格、境界与情感态度。或豪放、或洒脱、或内敛,酒在这里成为了表达自我的方式。“李白诗、东坡词、张公月”,诗人引用了历史上的文化名人及其作品,将酒与文学、历史、月光相结合,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让读者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共饮、共赏、共思。

“风流读世、从嚟光嘅烛照、嘟喺影嘅存在”,诗人以“风流读世”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光嘅烛照”象征着历史的智慧与人生的指引,以“影嘅存在”引发人们对生命本质的思考。整首诗在酒与月的交织中,融合了历史、文化、人生、哲理等多个层面,内容丰富而深刻,情节紧凑而富有张力,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2诗歌语言特色

《酒量同赏月》的语言特色极为鲜明,首先体现在粤语词汇的巧妙运用上。如“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