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放过己己啦>:一首引人深思的粤语诗》(1 / 3)

《<放过己己啦>:一首引人深思的粤语诗》

文/克克

《放过己己啦》是树科于2025年5月9日在粤北韶城沙湖畔创作的粤语诗,收录于《树科诗笺》。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诗坛上独树一帜,引发读者对生活、人性以及自我与他人的关系的深入思考。

全诗开篇即以“放任人家啦,噈咪难为己己哈”这一极具口语化的语句,奠定了全诗通俗而又深刻的基调。诗人巧妙地运用粤语方言,使诗歌更具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仿佛一位老友在与你促膝长谈,倾诉着生活中的种种无奈与感悟。“噈咪”一词,生动地表达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困境,让人感受到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过于关注外界的评价和他人的期待,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难以做到真正的“为己己哈”。这种困境是普遍存在的,无论是在家庭、工作还是社会中,我们都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迷失自我,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和需求。诗人通过这一简洁而又深刻的语句,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心,引发了我们对自身处境的反思。

随后,诗人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人们在不同阶段、不同角色中对他人挑剔与不满的心理。“细嗰个阵读书,我哋挑剔老师;噈大咗啲啲啫,噈嚟嫌弃家人;打工嘅时候老板唔啱,做老板噈系工仔唔乖”,这些语句简洁明了,却又直击人心。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总是习惯于挑剔身边的人,无论是老师、家人还是同事,却很少反思自己的问题。这种挑剔与不满,往往源于我们内心的自私与狭隘,以及对自我与他人关系的错误认知。小时候,我们可能因为老师的严厉或者教学方法不符合自己的喜好而挑剔老师;长大后,我们可能因为家人的唠叨或者观念不同而嫌弃家人;工作时,我们可能因为老板的要求过高或者待遇不好而对老板不满,而当自己成为老板时,又觉得员工不听话、不努力。这种现象在生活中非常普遍,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引发了我们对自身行为的深刻反思。我们是否总是在挑剔他人的同时,忽略了自己的问题和责任?我们是否真正理解过他人的难处和付出?

“唉!行路嘅讨厌开车嘅,开车嘅又憎恨行路啲”,这一句进一步拓展了诗歌的主题,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推向了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立场不同、利益冲突而产生误解与怨恨,彼此之间缺乏理解与包容。行人和司机之间的矛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行人可能觉得司机开车太快、不礼让行人,而司机可能觉得行人走路慢悠悠、不遵守交通规则。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个体之间,也反映在整个社会的运行之中。在社会中,不同的群体、不同的阶层之间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矛盾与冲突。诗人通过这一形象的对比,呼吁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难处,以更加宽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与纷争。只有当我们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看问题,才能真正理解他人的行为和心理,才能减少误解与怨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

“诶,咪话噈喺月光惹嘅祸,话知佢到底有冇时间”,诗人在此巧妙地引入了“月光”这一意象,暗示了人们常常将问题归咎于外部因素,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的真实原因。“月光”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常象征着美好、宁静与孤独,而在这里,诗人却将其与“祸”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一种对人们逃避责任的讽刺与批判。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往往习惯于找外部原因,比如责怪环境不好、运气不好、他人不好等等,却很少反思自己的问题。我们是否真正努力过?是否真正为自己的目标付出过?诗人还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话知佢到底有冇时间”,这句话看似简单,实则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总是抱怨时间不够用,却很少反思自己是否真正珍惜了每一刻,是否将时间用在了有意义的事情上。我们常常被各种琐事所困扰,被各种诱惑所迷惑,忘记了时间的宝贵和生命的意义。诗人以此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更要学会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我们应该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合理安排时间,将时间用在对自己和他人都有意义的事情上,让生命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时间噈喺要雑啲时间,畀花开番成花哈,畀果结番成果啦”,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诗人对生活的深刻领悟。诗人认为,时间并不是一种线性的流逝,而是一种充满可能性的存在。我们应该学会在时间的长河中,放慢脚步,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与温暖,让生命的花朵在时间的滋养下绽放出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