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7章 得到主要领导支持(2 / 2)

胜任抓经济、上项目的工作?他能否迅速适应角色转变,确保市政府高效运转?我觉得需要慎重考虑。”

紧接着,阿买提-买买运河表示附议,并且把矛头指向了另一位人选:“还有从省直机关交流到楚州担任常务副书记的李国华同志,他宏观政策水平很高,但缺乏地方基层主要领导的工作经历。楚州现在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的是既懂上层政策又能深入基层解决问题的‘双料人才’。是不是考虑从其他发展成熟的地市选拔经验更全面的干部会更稳妥一些?”

常务副省长柳逸晨则从全局的高度强调:“这次调整,是省委为确保阳城‘万亿目标’顺利实现而采取的战略性举措。用人要发挥其长处,不能求全责备。眼下发展机遇稍纵即逝,我们必须为阳城配备最有冲劲、最能打开局面的干部,而不是四平八稳的‘完人’。”

双方意见针锋相对,理由听起来都很充分,会议一度陷入了僵持状态。列席人员都屏住呼吸,感受到这场围绕用人导向和发展战略的高层博弈所带来的巨大压力。

对于常委们的发言,宋江坐在一旁默默不语。毕竟是关于阳城市的干部安排,他不便发言,以免适得其反。

就在僵持不下的时候,王维波的发言打破了僵局。他明确表态:“同志们的讨论都很深入,出发点都是为了把工作做好。但我认为,发展机遇不等人,阳城的冲刺对全省大局至关重要。组织部的方案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人选总体上是合适的。我们要敢于任用有锐气、能打硬仗的干部,也相信干部能在新岗位上快速成长。我同意这个方案。”

省长的表态分量很重。最终,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省委书记范志国身上。

范书记沉稳地做了总结发言,他首先肯定了讨论的价值,然后一锤定音:“争论体现了民主决策,但最终还是要集中统一。我完全赞同省长的意见。服务于全省发展这个最大的政治,选用干部必须突出实干实绩导向。马韶阳、李国华等同志的优势,正是阳城现阶段最需要的。个别同志提到的潜在风险,组织部门要在后续管理中加以关注和引导。这个方案,通过!”

“请书记放心,组织部坚决落实常委会的决定!”邵浩阳马上回应道。

这场牵动多方神经的常委会博弈,终于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