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环保整治推进会的间隙,宋江并未像其他地市领导那样忙于应酬或休息,而是径直来到了省委组织部那栋庄重肃穆的大楼。
他此行目标明确——为阳城争取一次人事调整空间。
组织部长邵浩阳的办公室内,茶香袅袅。
尽管私下接触不多,但面对身为省委常委的宋江,邵浩阳给予了充分的礼遇,亲自将他迎到沙落座。
“浩阳部长,打扰了。
来向您汇报一下阳城的干部队伍建设情况。”
宋江开门见山,语气恭敬而不失分寸。
“宋书记客气了,请讲。”
邵浩阳笑容温和,保持着组织干部特有的谨慎。
“阳城的班子,整体是团结有战斗力的,这一点在这次的环保攻坚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但客观上说,班子成员在同一岗位任职时间普遍偏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队伍的活力,也不利于干部个人的多岗位锻炼和长远展。
希望邵部长能考虑一下阳城的实际情况,在干部交流使用上给予适当支持。”
宋江的话语既肯定了现状,又点出了潜在问题,将调整的必要性提升到干部队伍建设的高度。
邵浩阳没有立即接茬,而是轻轻吹了吹茶杯里的浮叶,迂回地探询:“宋书记具体有什么考虑?班子成员的变动,需要范书记点头。
如果是一般市管干部,省里倒是可以支持一下,腾挪几个位置出来。”
这话既点明了权限边界,也留出了商讨余地。
宋江闻言,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笑容,用一句略带恭维的玩笑化解了潜在的尴尬:“邵部长说笑了,全省干部这盘棋,都得经过您这位‘总厨师长’的手。
您不炒菜,我们下面就算备好了料,也开不了席啊。”
他稍作停顿,见邵浩阳神色缓和,便顺势切入核心:“浩阳部长,我们市的组织部长马韶阳同志,在这个岗位上干了五六年了,工作扎实,原则性强,对组织人事业务非常熟悉。
长期在党委口工作,我觉得应该让他到政府那边去历练一下,丰富履历,拓宽视野。”
邵浩阳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的光芒,笑道:“原来宋书记是看中了刚空缺出来的江州市常务副市长位置?你这可是来‘跑官’了呀。
不过,这个位置敏感,不是我这里能拍板的,关键还得看范书记和维波省长的意见。
我这边,原则上如果主要领导同意,可以把他作为候选人之一报上去。
那么,马韶阳如果动了,阳城市委组织部长这个位置,你又有什么想法?”
邵浩阳巧妙地将皮球踢回一半,既表达了程序上的困难,也试探宋江的整体布局。
宋江顺势将自己的初步构想和盘托出,核心是希望通过马韶阳的调动,盘活阳城市级班子乃至下面区县的一批干部,形成“激活一子、带动一片”
的效应。
邵浩阳认真听着,未置可否,最后表示:“宋书记的思路有道理,干部确实需要流动。
这样吧,我会把马韶阳同志作为江州常务副市长的考察人选之一上报书记碰头会。
但最终结果,还是要等书记定夺。”
离开邵浩阳办公室,宋江又依次拜访了省委副书记张兵和省委书记范志国。
与张兵的谈话,氛围则亲切许多。
张兵是宋江的老领导,对他知根知底。
“书记,阳城的情况您了解,这次环保整改算是过了个大关。
班子长时间不动,不利于工作,我想推一下马韶阳,也顺势调整一下下面的干部。”
宋江在张兵面前,说话更为直接。
张兵放下手中的文件,语重心长:“小宋啊,你的想法我明白。
马韶阳是个好苗子,稳重可靠。
但江州是经济大市,常务副市长的位置多少人盯着。
你有多大把握环保整改经得起‘回头看’?年底的经济目标能不能完成?这才是你跟上面争取的最大底气。”
老领导的话点明了关键:人事调整的背后,是实打实的政绩支撑。
“书记放心,阳城有决心完成任务!”
宋江郑重表态。
“好,只要你们工作过硬,我会在书记碰头会上支持你的提议。”
张兵给出了明确的承诺。
在省委书记范志国那里,气氛则更为庄重严肃。
宋江详细汇报了阳城环保整改的彻底性和成效,以及稳定干部队伍、激干事创业活力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