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2章 调研中药材基地(1 / 2)

秋意渐浓,沃野蕴新。

阳城第四季度冲刺的号角已然吹响,全市上下正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

的奋斗姿态,向着全年目标任务起总攻。

在此关键时期,市委书记宋江并未仅仅停留在听取汇报和宏观部署上,他深知“没有调查就没有言权”

,真正的决策依据来源于基层一线,展的巨大潜力蕴藏在广袤乡村。

继市委常委会和与高成飞市长深入商议后,他将目光投向了近年来重点培育、且在“十一”

黄金周乡村旅游中初露锋芒的特色产业——中药材种植。

接下来的一周,宋江轻车简从,奔赴位于北部山区的木漳县和定远县,对两市县重点规划建设的万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进行专题调研。

此行并非走马观花,而是带着如何将特色农业打造为冲刺“万亿俱乐部”

重要支撑点的深刻思考。

深秋的山野间,已平整出的万亩土地蔚为壮观,覆着的地膜在阳光下泛着粼粼白光,犹如给大地披上了银色的铠甲。

一部分土地上,杜仲、桔梗、金银花等苗株已然破土,嫩绿的叶片在秋风中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长势喜人。

宋江深入田间,仔细察看土壤墒情、苗木长势,不时俯下身来,用手轻捻土块,查看地膜覆盖的质量。

“宋书记,我们严格按照时令节气安排种植,”

木漳县长张摇光介绍道,“有些品种适合秋播,有些则需等到明年春季。

但我们的准备工作一刻未停,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水利配套、有机肥储备都已到位,确保不误农时,来年开春即可大规模下种。”

宋江听后频频点头,强调道:“中药材,讲究的是‘道地’二字。

时机是关键,标准是生命。

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规律。”

此次调研,阵容堪称“高规格”

不仅有市农业农村局、市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市改委等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宋江书记还特意邀请了省中医药科学院的几位资深专家同行。

这支“专家团队”

深入基地,从专业角度对选址的海拔、坡度、光照、水源,以及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等进行了现场快检测和分析,对已栽种药材的品种纯正度、栽培密度、田间管理措施等进行了“现场教学”

和“把脉问诊”

在定远县的一片金银花种植示范区,一位老专家指着长势良好的苗株对宋江说:“宋书记,这片区域选址非常好,背风向阳,土质疏松,非常适合金银花生长。

目前看,苗情整齐健壮。

下一步关键是要做好冬季防冻保墒,以及来年的整形修剪和肥水管理,这样才能确保前期投入尽快转化为经济效益。”

宋江认真听取,并叮嘱随行的县领导和基地负责人:“专家的意见就是‘金玉良言’,必须逐条记录,严格落实到日常管理中。

我们要的不是表面的规模,而是实实在在的产量、质量和效益。”

风尘仆仆的调研结束后,宋江在定远县委会议室专门主持召开了中药材产业展专题汇报会。

会议室内,气氛严肃而热烈。

与会者除了调研团队成员,还有定远县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分管农业副县长、农业农村局局长、相关乡镇党委书记以及部分合作社代表、引进医药企业的负责人。

定远县县长孟春阳先作了详细汇报。

他利用多媒体,通过大量的图片、数据和图表,直观展示了“万亩药材园”

从规划选址到土地流转,从基础设施建设到种苗引进栽种的全过程。

“截至目前,两县已完成土地流转和平整过一万两千亩,已完成秋冬季适宜品种种植约五千亩,包括杜仲两千亩、桔梗一千五百亩、金银花一千五百亩。

配套的灌溉渠系已修建完成百分之八十,产业路网基本贯通。”

孟春阳汇报得具体而扎实,“我们采取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模式,已引导成立专业种植合作社二十八家,覆盖农户过三千户。”

接着,定远县委书记孙无未重点汇报了产业融合与市场对接情况。

“产业落地,关键在市场,核心在效益。”

孙无未言辞恳切,“我们未种先谋销,主动出击,目前已与国内三家知名上市医药企业——广誉远医药、天江药业、以岭药业进行了多轮深入洽谈,并初步达成了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