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人听闻首场辩论失败的消息后,犹如遭受了一记沉重的闷棍,个个心有不甘。原本热闹的族中议事厅瞬间炸开了锅,人们的脸上写满了不服气,那神情仿佛在向整个世界宣告他们的愤怒与不满。他们迅速围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激烈讨论着,声音中充满了愤懑与不甘,仿佛要把心中的怒火全部倾泻出来。
“就这么认输,绝不可能!”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气得吹胡子瞪眼,他双手用力地挥舞着,宽大的衣袖随风飘动,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大声喊道,“我们姬姓族和薰鬻族向来不屈于人下,在虞朝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两族为这片土地立下了赫赫战功,怎能让这小小的君子国如此嚣张!他们这是不把我们放在眼里,我们绝不能咽下这口气!”他的声音在大厅中回荡,激起了众人心中的千层浪。
“对,再找更多厉害的论客,一定要为薰华讨回公道!”人群中有人大声附和着,情绪愈发激动。大家纷纷点头,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仿佛已经做好了背水一战的准备。于是,一场为了挽救薰华命运的行动迅速展开。
族人们翻山越岭,不辞辛劳地走遍了各个角落。他们有的踏入了幽深的山林,那里云雾缭绕,宛如仙境。他们在山林中寻找那些深居简出、学识渊博的老儒。每找到一位老儒,族人们都会恭恭敬敬地行礼,然后诚恳地邀请对方出山相助。他们言辞恳切,诉说着薰华的事情以及两族的困境,希望老儒能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口才,为薰华争取一线生机。有的则赶往繁华的城镇,城镇中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他们穿梭在大街小巷,四处打听那些在市井辩论中声名远扬的高手。一旦得知高手的下落,他们便会迫不及待地前去拜访,用真诚的态度和丰厚的报酬打动对方。
终于,在众人的不懈努力下,找来了更多能说会道、思维敏捷的论客。这些新加入的论客们,各自带着独特的气质。有的眼神锐利,犹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透着聪慧与自信,仿佛已经洞察了这场辩论的胜负关键;有的神情沉稳,如同巍峨的高山,仿佛胸有成竹,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能从容应对;还有的则满脸激昂,如同燃烧的火焰,带着一股势要取胜的劲头,似乎要在这场辩论中一战成名。
随着准备工作就绪,第二场辩论正式拉开了帷幕。辩论的场地被挤得水泄不通,姬姓族和薰鬻族的族人纷纷赶来。他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里,有的是扶老携幼,有的是结伴而行。他们的眼神中满是期待,仿佛这场辩论是他们最后的希望,希望这一次能扭转局面,让薰华摆脱死亡的阴影。
新的论客们站在场地中央,气势汹汹,一开场便火力全开。一位年轻论客率先发难,他身姿挺拔,犹如一棵苍松,言辞犀利,声音洪亮得如同洪钟一般,在场地中回荡。“薰华身份特殊,乃是两族荣耀的传承者,他承载着我们两族的未来和希望。他的过错不过是年少轻狂,谁在年少时没有犯过错误呢?不应遭受如此重罚!”他一边说着,一边用力地挥舞着手臂,那手臂仿佛是一把有力的武器,似乎想要把自己的观点深深地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
其他论客也不甘示弱,纷纷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有的引经据典,滔滔不绝地讲述古代贤明君主对特殊身份之人从轻处罚的事例,试图用历史的经验来为薰华辩护;有的则强调两族与虞朝的深厚渊源,以及对君子国未来可能的帮助,他们描绘着一幅美好的蓝图,试图以此打动李曹和在场的众人,让他们相信放过薰华对各方都有好处。
然而,李曹依旧镇定自若,他静静地聆听着论客们的发言,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从容。他就像一座沉稳的大山,任凭论客们的言辞如狂风暴雨般袭来,他都不为所动。当论客们说完后,他缓缓站起身来,不慌不忙地开始反驳。他从法律的严谨性和公平性入手,声音平和却又充满了力量,指出无论身份如何,触犯法律就必须受到制裁,否则法律将形同虚设,整个社会将陷入混乱。他的话语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就像一把锋利的宝剑,将论客们的观点一一剖析拆解,让论客们的论据在他的反驳下显得苍白无力。
论客们虽奋力抵抗,但在李曹的强大攻势下,渐渐有些力不从心。他们的声音开始变得急促,原本洪亮的声音变得有些颤抖,仿佛被李曹的气势所压制。额头上也冒出了细密的汗珠,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地上,浸湿了一小片土地。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慌乱,原本自信的目光开始变得游离不定,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李曹的反驳。最终,第二场辩论还是以姬姓族和薰鬻族的失败告终。
但众人并未就此放弃,他们咬紧牙关,那紧咬的牙关仿佛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