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虞朝第十三君主华胥阳城饥荒句芒赈灾赐封十方国迁灾民(4 / 9)

在地上奄奄一息,他们的身体瘦弱不堪,眼神空洞无神,仿佛生命的烛火即将熄灭。

句芒心中一阵刺痛,他感觉自己的心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揪住,疼痛难忍。他的眼眶微微泛红,毫不犹豫地立刻下令展开赈灾行动。他将运输队伍分成若干小组,声音坚定而沉稳:“一组负责发放粮食,二组负责发放衣物,三组负责发放药品,大家抓紧时间,一刻也不能耽误!”他自己则亲自走到流民中间,手中捧着食物,走到一个孩子面前,轻轻地蹲下身子,将食物递到孩子手中,温柔地说:“孩子,吃吧,吃饱了就不饿了。”孩子用那脏兮兮的小手接过食物,眼中闪烁着感激的泪花。句芒又走到一位老人身边,将一件衣物披在老人身上,安慰着他受伤的心灵:“老人家,别害怕,我们来了,日子会好起来的。”他耐心地倾听着百姓们的诉说,每一个百姓的话语他都认真聆听,仿佛那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声音。他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对于那些生病的百姓,他立刻安排医生为他们诊治,发放药品,并仔细地叮嘱医生:“一定要用心治疗,不能让任何一个百姓因为疾病而失去生命。”对于那些失去住所的百姓,他组织士兵搭建临时帐篷,他亲自参与到搭建工作中,和士兵们一起搬木头、拉绳子。他一边干活一边鼓励着大家:“加油,快点把帐篷搭好,让百姓们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在赈灾的过程中,句芒始终坚守在第一线。他不顾自己的疲惫,日夜操劳。白天,他在废墟中穿梭,发放物资,安慰百姓;夜晚,他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和医生、士兵们一起商讨如何更好地救助百姓。他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但他的眼神却始终坚定而明亮。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百姓的关爱和责任,成为了阳城百姓心中的希望之光。每当百姓们看到句芒忙碌的身影,心中就会涌起一股温暖和希望,仿佛看到了生活的曙光。在他的努力下,阳城百姓逐渐恢复了生机,他们的脸上开始露出久违的笑容,对未来也重新充满了信心。

句芒献策与华胥封王

在无数个日夜的艰苦奋战里,句芒如同不知疲倦的勇士,全身心地投入到阳城的赈灾工作中。他的身影穿梭在废墟之间,安抚着绝望的百姓,调配着紧缺的物资,协调着各方的力量。每一个黎明,他迎着第一缕曙光开始一天的忙碌;每一个夜晚,他伴着星辰的微光才拖着疲惫的身躯休息。

如今,赈灾行动终于圆满完成。阳城百姓们的生活逐渐安定下来,曾经荒芜的街头又有了烟火气息,孩子们的笑声重新回荡在巷陌之中。句芒站在阳城的街道上,看着这一切,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那笑容中,有历经艰辛后的释然,也有对百姓生活重回正轨的喜悦。然而,他心中十分清楚,自己的使命还未结束。阳城虽已度过眼前的危机,但长远的发展仍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他需要回到虞朝酋邦的都城杭州,向君主华胥详细汇报阳城的情况,为阳城的未来寻求更好的出路。

句芒带着满身的疲惫,却怀揣着坚定的信念踏上了归程。他骑着一匹健壮的骏马,骏马的鬃毛在风中飞扬。身后跟着几名同样神情坚毅的随行士兵,他们紧紧跟随,步伐整齐。马蹄声在空旷的道路上回荡,仿佛是一首激昂的战歌。一路上,句芒的思绪如同翻腾的波涛。他不断地在脑海中整理着关于阳城的种种情况,那些破败的房屋、饥饿的百姓、被污染的土地,都清晰地浮现在他的眼前。他思考着如何向华胥准确地汇报,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因为这关系到阳城百姓的未来。

终于,句芒回到了都城杭州。都城依旧繁华热闹,但此时的句芒无心欣赏。他身着整洁的朝服,朝服上的纹路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他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了宏伟的宫殿。宫殿高大宽敞,气势恢宏,庄严肃穆的氛围让人不禁心生敬畏。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仿佛是岁月留下的光辉印记。华胥端坐在龙椅上,她的身姿优雅端庄,眼神中透露出关切和期待,仿佛在等待着一个重要的答案。

句芒走到宫殿中央,双膝跪地,双手抱拳,恭敬地行了一个大礼,声音洪亮地说道:“报告圣上,阳城的赈灾已经完成。”他的声音在宫殿中回荡,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坚定和自豪。这不仅仅是对自己工作成果的肯定,更是对君主和百姓的一份交代。

虞朝酋邦第十三君主华胥微微向前倾了倾身子,眼神中满是对阳城未来的期待,急切地问道:“阳城的情况怎么样,可以选址重建阳城嘛?”她希望那个曾经繁华的城市能够重新焕发生机,让阳城的百姓重新过上富足的生活。

鸟身人面的大臣句芒缓缓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