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阳城地区对于虞朝来说,不仅是一片土地,更是虞朝荣耀和历史的象征。
一位大臣急忙上前,跪地奏道:“报告圣上,情况略感好一些了,可是缓解毒素还需要一些时日。”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和忧虑。他知道,要想彻底缓解山东阳城地区的毒素污染,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华胥点了点头,陷入了沉思。她在思考如何才能让阳城地区重新焕发生机。片刻后,她目光坚定地说道:“阳城之名,意义重要,朕决定分别在山西和河南各新建一个阳城,山西的阳城由风燧人负责修建,河南的阳城我亲自负责修建,我们两个看看哪个阳城建设地更好,你们觉得怎么样?”她的声音铿锵有力,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决心。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大臣们有的点头称赞,认为君主此举不仅能够恢复阳城之名的荣耀,还能激励双方用心建设。他们觉得,华胥和风燧人都是有能力的领导者,在他们的带领下,新的阳城一定能够建设得非常好。有的则面露担忧,担心建设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困难。他们知道,建设一座城市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还需要克服各种技术难题。
风燧人看着华胥,眼中满是敬佩和支持。他起身说道:“谨遵陛下旨意,我定会全力以赴,建设好山西的阳城。”他的声音坚定而又有力,表达了他的决心。
华胥看着风燧人,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她说道:“好,那便即刻着手准备。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新的阳城必将重现往日的辉煌。”朝会在一片振奋的气氛中结束,大臣们各自领命而去,一场关于阳城建设的宏伟计划就此拉开帷幕。
初临河南,万众瞩目
在一个阳光格外明媚的日子里,天空湛蓝如宝石,洁白的云朵像般在天际飘荡。温暖的阳光洒在大地上,给世间万物都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虞朝第十三君主华胥身着庄重而华丽的王袍,那王袍乃是用上等的锦缎制成,上面绣着精美的凤凰图案,凤凰的羽毛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振翅高飞。袍上还镶嵌着一颗颗璀璨的宝石,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她头戴象征着无上权力的冕旒,那冕旒上的玉珠晶莹剔透,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晃动,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
华胥带着一队精锐侍从和几位经验丰富的大臣,浩浩荡荡地朝着河南进发。侍从们身着统一的黑色劲装,腰佩长剑,步伐整齐,眼神锐利,时刻警惕着周围的一切。大臣们则身着官服,神情庄重,他们跟在华胥身后,为此次出行增添了几分威严。
一路上,百姓们听闻君主驾到,纷纷从家中涌出,夹道欢迎。他们穿着朴素但干净的衣服,脸上带着敬畏与期待的神情,纷纷跪地行礼。孩子们好奇地从大人的身后探出头来,用纯真的眼神看着华胥。老人们则双手合十,默默祈祷,希望君主的到来能给这片土地带来繁荣和安宁。
审慎勘察,博采众议
华胥终于站在了这片广袤的河南土地上,她的目光深邃而坚定,仿佛能穿透时空,看到这片土地未来的模样。她开始仔细地勘察地形,时而驻足于高岗之上。那高岗地势险要,站在上面极目远眺,山川的走势尽收眼底。连绵起伏的山脉宛如巨龙蜿蜒盘旋,河流如同银色的丝带在大地上流淌。华胥凝视着远方,心中思索着山川的走向对城市建设的影响,水流的方向是否能为城市带来便利。
时而,她又漫步在田野之间。脚下的土地松软而肥沃,她蹲下身子,用手轻轻触摸着土地,感受着它的质地和温度。那土地带着一丝温热,仿佛蕴含着无限的生机。她深知,建立一座新的阳城,选址至关重要。这不仅仅关系到地理环境的优劣,还与交通的便利程度和资源的丰富与否息息相关。一座城市若想繁荣发展,必须要有便利的交通来促进贸易往来,要有丰富的资源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几位大臣围在华胥身边,他们深知此次选址的重要性,纷纷发表着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一位年长的大臣指着一片平坦开阔的地方,声音洪亮地说道:“陛下,这里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十分适合建造房屋和开垦农田。日后百姓在此居住,可安心耕种,城市也能有充足的粮食供应。”另一位年轻的大臣则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快步走到靠近水源的地方,说道:“陛下,依臣之见,靠近水源的地方更为合适。这里河水清澈,既能解决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问题,又便于发展渔业和灌溉农田。而且,水路交通便利,还能促进贸易的发展。”
华胥耐心地倾听着每一个人的意见,不时地点头表示认同。她知道,每一位大臣的建议都有其合理性,但她也不急于做出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