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虞朝第十三君主华胥同时营建河南新阳城山西新阳城双城(4 / 9)

店铺里忙碌地交易,农民们在田野里丰收的喜悦。她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治理这座城市,让它成为虞朝的一颗璀璨明珠。

领命启程,胸怀壮志

彼时,在庄严宏伟的朝堂之上,君主华胥掷地有声地宣布要分别于山西和河南兴建新阳城的决定。风燧人听闻此令,当即抱拳领命,眼神中闪烁着坚定与担当。散朝之后,他一刻也不敢耽搁,立刻着手打点行装。

他精心挑选了一群技艺精湛的工匠,这些工匠们各个身怀绝技,有的擅长木工,能打造出精美绝伦的房屋构架;有的精通石艺,可雕琢出栩栩如生的装饰图案。经验老到的谋士们也被他召集起来,他们熟知天文地理,深谙城市建设之道,能为选址和规划提供宝贵的建议。还有那些忠心耿耿的护卫,他们身姿挺拔,武艺高强,时刻准备着为风燧人的行程保驾护航。

风燧人带着这支队伍,浩浩荡荡地踏上了前往山西的征程。一路上,他们穿越了繁华的城镇,也路过了宁静的乡村。风燧人并未有丝毫懈怠,他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与重要性。他的目光始终敏锐地观察着沿途的地理风貌,山峦的起伏、河流的走向、土地的肥沃程度,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他时常与谋士们围坐在一起,探讨着山西各地的优劣。他们时而争论得面红耳赤,各自阐述着自己的观点;时而又达成共识,为一个可行的方案而击掌庆贺。他们时而驻足于高山之巅,凛冽的山风呼啸而过,吹起他们的衣衫。风燧人极目远眺,俯瞰着大地的脉络走向,心中思索着地形对城市防御和交通的影响。时而徘徊在溪流之畔,潺潺的溪水在脚下流淌,他蹲下身来,用手轻轻触碰着溪水,思索着水源对未来城市的意义。他明白,水源不仅是居民生活的保障,更是城市发展的命脉。

风燧人深知,此番前往山西建立新阳城,责任重大。这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君主的命令,更是要为百姓营造一个安居乐业之所。一个繁荣的城市,能让百姓们过上富足安稳的生活,孩子能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老人能安享晚年。同时,新阳城的建立也将为虞朝的繁荣添砖加瓦,促进地区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增强虞朝的国力。

深入考察,审慎抉择

终于,风燧人一行来到了山西的土地上。这里的山川壮丽,与河南有着截然不同的景致。连绵的山脉如同一幅气势磅礴的画卷,山峦层层叠叠,似是大自然用巨手精心雕琢而成。起伏的丘陵似是大地的乐章,线条柔和而优美,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故事。风燧人站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心,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这片土地的气息融入自己的身体。

他开始着手选址的工作。他先是深入走访当地的村落,村落里的房屋错落有致,村民们质朴善良。风燧人走进村民们的家中,与他们促膝长谈。村民们热情地拿出自家的茶水和点心招待他,毫无保留地向他讲述着周边的情况。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拉着风燧人的手,用略带方言的话语说道:“那边的那块地,土质肥沃得很,种啥长啥;还有村头的那条小溪,水可清咧,一年四季都不断流。”风燧人认真地倾听着每一个建议,不时地点头,还拿出随身携带的本子,将这些信息一一记录下来,仿佛每一个字都承载着百姓的期望。

接着,他带着工匠和谋士们对各个可能的选址进行实地考察。他们来到一处山谷,这里四面环山,中间是一片开阔的平地。初看之下,这里仿佛是一个理想的地方,地势较为隐蔽,能有效地抵御外敌的侵扰。风燧人仔细地查看地形,他沿着山谷的边缘踱步,观察着道路的走向。他发现,山谷的出入口狭窄,且道路崎岖难行,不利于日后城市的发展和与外界的交流。如果城市建成后,物资的运输和人员的往来都会受到极大的限制。于是,他虽然心中有些遗憾,但还是果断地放弃了这个地方。

他们又来到一片靠近河流的平原,这里土地平坦开阔,阳光充足,水源也十分丰富。工匠们看着这片土地,眼中流露出兴奋的光芒,觉得在这里建造城市再合适不过了。然而,风燧人并没有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他仔细询问了当地的村民,了解到这条河流在汛期时水位上涨较高,曾经还发生过洪涝灾害。为了百姓的安全着想,他皱紧了眉头,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最终还是忍痛割爱,放弃了这个看似美好的地方。

经过数日的奔波和考察,风燧人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十分满意的地方。他的脸上虽然带着疲惫,但眼神中却没有丝毫的气馁。相反,他更加坚定了要选到最佳地址的决心。他不断地鼓励着身边的人,告诉他们不要灰心,要相信一定能找到那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