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山西阳城天文台之中的占卜室内走出来。他们的步伐沉稳而有序,仿佛带着使命与责任。走出天文台,柔和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阳光穿透云层,洒下金色的光辉,仿佛是上天对他们此次出行的祝福。他们沿着石板路前行,周围的侍从们安静地跟随在身后,步伐整齐,神情肃穆。石板路两旁是郁郁葱葱的绿树,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为他们的出行奏乐。绿树的枝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翠绿的光芒,微风拂过,带来阵阵清新的气息,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不多时,他们来到了阳城的议事厅里。议事厅宽敞明亮,厅内摆放着整齐的桌椅,每一张桌椅都擦拭得一尘不染,散发着淡淡的木质香气。墙壁上挂着虞朝历代君主的画像,这些画像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虞朝的辉煌历史,彰显着历史的厚重与威严。随行官员们早已一同在这里等候,他们身着整齐的官服,神情恭敬而专注。有的官员微微低头,似乎在思考着即将到来的讨论;有的官员则目光坚定地望着门口,等待着君主和灵悦的到来。官员们的官服颜色鲜艳,款式庄重,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出了虞朝的礼仪和规范。
见到君主和灵悦进来,官员们齐刷刷地跪地,齐声高呼:“参见圣上,参见皇后!”声音整齐而洪亮,在议事厅内回荡,仿佛要将这份忠诚与敬意传递到每一个角落。那洪亮的声音,充满了对君主的忠诚和敬畏,让人感受到了虞朝官场的严谨和秩序。
李丁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摆了摆手说道:“免礼。”那温和的语气,如春风拂面,让官员们紧张的神情稍稍舒缓。他们缓缓站起身来,站在各自的位置上,静静地等待着君主和灵悦的指示。
随后虞朝第十四君主伏羲李丁向前一步,目光扫视着在场的官员们,他的眼神中透着自信与从容。他诚恳地说道:“我们打算回去虞朝都城杭州,会见一下在那里代理执行政务的虞朝长老会的长老们。我们也很长时间没回去杭州了,一方面是想念那里的事务和百姓,另一方面也想听听长老们对近期国家发展的看法和建议。大家觉得怎么样?不妨畅所欲言,说说你们的想法和意见。我们此次出行,不仅是为了了解都城的政务情况,更是为了深入民间,倾听百姓的声音。希望大家能够各抒己见,为此次行程的顺利进行出谋划策。”他的话语真诚而恳切,让官员们感受到了他对国家事务的重视和对他们的尊重。
一时间,议事厅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这片刻的安静,仿若一幅凝固的画卷,凝重而又充满张力,恰似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让人的心跳都不自觉地放缓。官员们个个神情专注,眉头微蹙,都在心中迅速整理着自己的思路。他们深知此次君主与皇后的行程意义重大,关乎着虞朝的稳定与发展,关乎着都城百姓与丹阳民众的福祉。每一个建议都可能影响到行程的走向,甚至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决策,所以他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在心底反复斟酌,思索着如何为此次行程提出最有价值的建议。
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户,如金色的丝线般洒在光洁的地面上,形成一片片明亮的光斑,犹如洒落在地上的碎金。微风轻轻拂过,带着室外花草的芬芳,吹动了墙上悬挂的字画,发出轻微的沙沙声,仿佛是历史的书页在轻轻翻动,又似在催促着官员们赶紧打破这沉默,畅所欲言。
随后,官员们如同被点燃的火把,纷纷开始踊跃发言,整个议事厅顿时热闹起来,气氛热烈得如同燃烧的火焰。有的官员专注于提出关于行程安排的建议,他们仿佛是一群经验丰富的领航员,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和对各地路况的了解,精心规划着此次出行的航线。他们考虑到了行程的时间、路线的选择、途中的休息点等诸多细节,就像在绘制一幅精确的地图,力求让行程顺畅无阻。有的官员则对都城和丹阳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如同睿智的谋士,他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洞察着局势的发展。他们分析着都城的政治局势、经济状况,以及丹阳灾后的重建情况、百姓的生活状态,试图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为君主和皇后的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整个议事厅内气氛热烈而有序,大家都遵循着一定的秩序,轮流发言,没有丝毫的混乱,仿佛是一场严谨而又充满激情的学术研讨。
一位身材高大、面容刚毅的官员率先站起来,他身着深蓝色的官服,上面绣着银色的花纹,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华贵的光芒,显得格外庄重。他双手抱拳,向君主和灵悦行了一个标准的大礼,身姿挺拔如松,然后声音洪亮地说道:“陛下,此次行程路途遥远,沿途山川险阻、道路崎岖。那崇山峻岭就像一道道难以逾越的屏障,蜿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