颎最亲近的张飞都没有伤感之色,只有羡慕。
大概唯一的遗憾,是段颎不能葬于祖地。
毕竟他已经“烧成了灰”,段家早在七年前就已经给他建了衣冠冢。
这时候若是把段颎遗体送去段家,很有可能会吓死人的,还很可能害死在雒阳的段煨。
不能通知亲戚朋友,只能就地安葬,让段颎生于此庐死于此庐,也算是一生圆满。
这丧事简单,主持丧礼的段家人,是刚从槐里救出来的段颎的族女,也就是张晟的遗孀。
段氏今年才二十五岁,但这七年被扣押在槐里的艰难生活,使其看上去像是五十二岁,她的孩子也早已夭折。
可即便如此,段氏也已经算是幸运的了,至少她至今还活着。
她也是在场唯一的段家人。
张飞亲手为段颎刻了个碑,上面没写名字,只刻了“大汉太尉,新丰侯”,背面刻上了生平功绩:汉破羌将军,戍边征战十二年,平定东西羌,斩羌六万一千级,功盖寰宇。
将段颎下葬后,段氏与冥卒们的亲眷三十余人留在此守墓,同时也将在此重新安居。
刘备给他们留了粮食,便去了姑臧县内寻左沅的亲人。
就在刘备离去后不久,段氏等人正在屋后搬运粮食,搭建茅庐,有个清瘦的中年士人经过了段颎故居。
远远望见此地有烟火,屋外还有一处新坟,那士人有些疑惑,上前看了看。
见到墓碑后,那士人像是见了鬼一样跪倒在地,以晚辈身份行了叩拜之礼。
随后,士人去屋后寻到了正在做饭的段氏:“屋外坟茔……可是段公之墓?”
“尊客何人?”
段氏也知道不能随意暴露段颎名头,反问了一句。
“我乃贾文和……我曾假以段公之名保全性命,段公对我有恩。本以为段公早已身故,却在金城听闻段公复生,如今又见此新坟……”
贾文和沉默了一会儿:“请问……是何人护段公回乡?”
……
与此同时,董卓已回军美阳,并与邹靖一同,带着韩遂回了雒阳报功。
原本董卓打算把首功记给刘备,但刘备拒绝了,此次平叛的首功记给了韩遂。
按实际情况而言,首功确实应该给韩遂,这既是招抚也是酬劳。
毕竟没有韩遂,这场仗就不会以这么小的代价结束,且北宫伯玉和李文候都是韩遂亲手杀的。
但无论如何,刘备和董卓的功劳是跑不掉的。
按常理而言,韩遂和刘备的功劳应该封侯,李傕至少应该升迁为中郎将,董卓应该加官晋爵增加食邑。
这次所有将领都有功,哪怕是侧翼策应的部队,也该官升一级。
可是……
这大汉朝堂向来是不会按常理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