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2点,住在招待所的记者们就被唤醒。
他们一个个在睡眼惺忪之际被卡车送到了预定地点,老王早已微笑等待。
夜很黑,在煤油灯的引领下,记者们先是进入一处战壕,紧接着便是一段长途行军。
“你们可以记一下,这次的围歼战计划时间在40分钟后,也就是凌晨3点。”老王的英文不是很流利,不过还是在河内学的:“3点我们将会发起总攻,而你们,将是这一幕的见证者。”
《曼彻斯特卫报》的记者阿瑟·克莱格在后面举手:“啊,先生,我想问问,为什么是在这里,我记得我们只是出城而已,这不是前线。”
啪啪啪~
老王侧身为这名记者鼓掌:“很好的问题,我们目的地肯定不是一线,那里是丘陵地带,除非直接进入战场,否则不可能看到战争的一线画面。”
“那在这里就可以看到?”提问的是《合众国际社》的杰克·贝尔登,他可是非常有名的战地记者,以不怕死著称。
“当然,先生,你们将亲眼看着这场战役的开始!”
老王一边说着,一边加快脚步。
这段上山的路很长,但足够安全。
“我们这是在哪?”国际社的贝尔登继续问道。
“玉阳山,也是一线阵地,天亮之前我就会带你们离开这里,找一处更安全的位置。”老王回答道。
卫报的克莱格有些不解:“一线?这里是一线?难道那些家伙已经打过来了?”
老王这次没有马上回答,而是笑了笑:“一会儿就知道了。”
陆陆续续走了近20分钟,十来名记者与武官来到了一处早就预设好的山坡观察哨。
这里比山下可热闹多了,远处可以听到不少吆喝声,明显有许多人正在这座山上准备战斗。
这让记者们更加疑惑,这里距离战场非常远,他们本以为明天一早便要赶赴战场,多数人早早便已经睡下,只有卫报的克莱格因为喝了咖啡,熬夜写见闻没有睡。
他是从重庆来到这里的,并不是常驻郑县的记者。
而豫北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那么的新鲜。
这个地处战争一线的城市,竟然看上去比重庆.更有生机。
老王对着眼前一排设置好的观察位,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这是为各位准备的观察位,每个位置都配备了望远镜,但我要提醒诸位,用肉眼可以观察到更广阔的视界。”
卫报的克莱格听到这话,好奇地拿起望远镜往下望去,只见近处的山腰星星点点竟然有十几处光亮,每一处都有不少黑影正在奔走。
而隐藏在黑影之下的,似乎是一个个大家伙。
再远一些,似乎在几公里外的另一片山坡上,同样也有微弱的火光,只是距离有些远,看不真切。
老王掏出怀表看了看,还有最后的5分钟。
“那到底是什么?”卫报的克莱格忍不住问道。
&nbs